从长征中走出的空中骄子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卓明汕 李贵洲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2-10 12:41

陈熙:空军院校管理的探路人

翻开原第三飞行学院的院史,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以陈熙为校长的空军第三航校,在建校初期的速成训练中,创造了“六最”的好成绩。即:在空军6所新组建的航校中开飞最早,在空军6所航校中最先放单飞,在空军4所歼击机航校中毕业学员数量最多,在空军4所歼击机航校中训练速度最快,在空军4所歼击机航校中飞行失事最少,在空军4所歼击机航校中学员淘汰率最低。

第三航校的突出成绩,受到了空军首长和机关的称赞。1950年12月,空军在《1950年各航校飞行训练总结》中指出:“为了适应迅速建立战斗部队的需要,各校除了按时完成军委空司修改后提前毕业的计划外,且大部分学校更比修改后的计划提前完成了。其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是三航校。……在今年的教育中,三航校的进度最快,失事和淘汰的学员最少,这是在教育上很典型的优点。”

陈熙领导第三航校的3年间,使航校从无到有,成长壮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做法。在训练工作中,采用“速成的、分散的、部队性质的”训练方针,从速成班到三期乙班,共培养出空地勤学员3643名,其中毕业飞行员738名,适应了组建新部队和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有42名毕业飞行学员,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创造战绩,共击落敌机60架,击伤敌机22架。其中,1951年1月21日首次揭开空战之“迷”的6名飞行员中,5名是第三航校速成班毕业的,他们是李汉、李宪刚、张洪清、赵明、宋亚民。

陈熙将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第三航校首任校长陈熙是分不开的。陈熙1918年大年三十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莲花乡官田村一个中农家庭里,是家中长子。父亲为了他能够出人头地,想尽办法供他上私塾。后来村里面进驻了一个红军的兵工厂,他就一天到晚和红军叔叔们混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教育。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在村里组织了儿童团,自任团长,干一些儿童团的事情。

1931年,13岁的陈熙担任兴国县少共莲塘区委组织部部长,主要的工作是动员青年参加红军。1934年5月,随着中央苏区的形势紧张,加之苏区青年能够参加红军的所剩无几,他便带领100多个青年参加了兴国补充师第十三团,在连里担任指导员。由于部队伤亡很大,不久,第十三团就编入了红五军团,陈熙也调到军团政治部当技术书记、文化科科长。其后,陈熙跟随红五军团长征,经历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抢夺乌江等重大战役。

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红军分为左、右路军北上,陈熙在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三次过雪山草地。翻过夹金山大雪山,陈熙所在的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在毛尔盖会议上经过整编,与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三军合并,整编为左路军的红五军,陈熙仍在军政治部任文印科长。执行宁夏战役后红五军与红九军、红三十军一起整编为西路军。陈熙所在的政治部整编到了红三十军政治部,他被任命为政治部秘书长。西路军西征失败后,陈熙跟西路军剩下的400多人进了迪化“新兵营”。1938年2月,他进入新疆红军航空队学习飞行,任党支部学习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奉命到东北创建我党第一所航空学校,历任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政委、大队长等职。

1949年10月,陈熙奉命和刘风、吴恺等人组成工作组,为空军成立6所新航校寻找校址和训练机场。1949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批准了陈熙等人的选址建议,成立6所新航校。作为我军的第一批飞行骨干,陈熙也被任命为第三航校校长。

陈熙深知,现实条件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促使他不断收集资料,研究筹划、认真架构建立空军航校的最佳方案。1949年12月1日,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近千人的第三航空学校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如期开学。

开学后,政治教员缺少的问题立即显现出来。陈熙在向上级反映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后经毛泽东批准,空军从北京高等学校选调了一批政治教员并很快分配到航校。

由于当时空军只有31名翻译,懂俄语又懂航空术语的更是凤毛麟角。苏联教官讲,翻译当场译,一小时课等于半小时,进度大大落后于计划;还把驾驶杆译成“一根活动的棍子”,飞机座舱译成“飞机上的小房子”,电压译成“紧张”,飞机在空中做横滚动作译成了“圆桶在空中旋转”。学员们听了大眼瞪小眼,莫名其妙,苏联教官也急得直发火。对此,陈熙又及时向上级提出建议。一个月后,70余名翻译和200余名航空技术人员被分配到各航校,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中的语言障碍。

1954年,陈熙调任空军军校部任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为解决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问题,他又参与新建了一批院校,并对原有院校进行了调整。到1965年,空军拥有各类院校29所,初步建立起多专业、多兵种、多层次的院校培训体制。

1978年,陈熙担任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后任政委。他带领全院同志拨乱反正,肃清“左”的思想影响,致力于学院的恢复与发展,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为空军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高级指挥人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