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执着,是骑行1200公里也不愿放弃参军梦

来源:孔雀东南飞文化作者:李贵彪 李乐斌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28 10:17

李贵彪 李乐斌:橄榄色的向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时至今日我仍记忆犹新。

故事发生在皖西南的一个小镇上。说是小镇,其实真不大,若按现在的生活标准与环境来说,那时候的这个小镇充其量相当于现在农村的村委会周边的环境差不多。零星的小卖店、条件极期简陋的卫生所和镇政府。一条省道从小镇中间穿过,沿省道向西十多公里便是县城。镇上有所中学,位于镇的最西端,校园的院墙外边便是农田了。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这所中学的一位高二的学生,他名叫李强。

那年我奉命来这个县里接兵。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来接兵的几位干事在县武装部军转站的招待所里正在闲聊,一个怯生生的小男孩站在宿舍门口。他不敢敲门,只是怯生生地站在那儿。小男孩身高一米七左右,四方脸,因胆怯两眼低陲,深蓝色的长裤配着一件黄色的背心极不协调,背心的正面印有个很大的五角星,五角星内印有“八一”两字,脚穿一双泛白了的黄球鞋。他,就是李强。是小镇上那所中学的在校的高二的学生。透过宿舍门上的那块大玻璃,我发现了小男孩。我把门拉开,小男孩愣愣地看着我:解放军叔叔,我要当兵。这并不奇怪,每年接兵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志青年立志报国,主动找到我们接兵的干部也是常有的事。

“你多大了,小伙?”我和譪地问道。

“十八岁,”李强的回答非常地坚定。

“为什么要当兵呢?”我又问道。

“没有为什么,我就想参军。因为我爸爸就是当过兵的,”他回答我时脸上扬起了自豪与信心。

“去镇武装部报名,在镇里进行身体初检,然后在县武装部再进行军检,通过了你便可以应征入伍了。”我告诉他。

“叔叔您好,您不知道,我们镇总共才十个入伍名额,每个村只有一个名额。我们村里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体检都通过了,村里的民兵队长告诉我明年让我再应征入伍。今年那位同学先去当兵了。”李强说得有点委曲。我又问了李强为什么让你明年应征今年让他同学先入伍呢,李强说那位同学家里关系好,人家自然就入伍了。

地方上的事我们无法干涉,再说人家各项条件也都符合国家应征政策,入伍参军是件荣光的事。是有志青年的报国情操,从军的经历将会在他们人生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耐心地开导了李强,小男孩有些倔犟,这倔犟也让我陡然对他生出敬意。我告诉他,若我明年再来这儿接兵,只要你条件各项合格我一定要把他带走。这样李强才满意地离开了军转站的招待所,但我能发现,他的内心是失落的。第二天一大早,李强又跑过来了,要我给他留个通讯地址,面对着如此质朴的孩子,我二话没说,便在一张信笺上写下了:河南明港54652部队67分队,陈晓鹏收。

接兵工作顺利结束了,我们也完成了部队下达的命令。

大概三个月过去了。那是天上午,九点来钟左右,部队值班室的卫兵跑过来找我,说有人找我。需要我亲自过去接见,是谁呢?战友还是同学,我也猜不准。我对着镜子整了整军容,就随着卫兵到了值班室的接待处。推开接待室的门,我心里一惊。眼前的一切我已明了了。正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让卫兵赶紧给李强倒杯水,我问他是怎么过来的,他指了指放在院外一辆自行车,告诉我是骑着它赶过来的。我问他早餐吃了没有,李强摇了摇头。还犹豫什么呢,我把李强带到了连队食堂,我就坐在他正对面,看着他吃了整整三大碗面条。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从皖西南的小镇到我们连队驻地,越过大别山区来到桐柏山下,那得一千二百公里左右。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我该怎样来做好这份特殊的思想工作呢?共和国的今天已不再是战火连天的那个年代了,每位有志于国防事业的热血青年都必须服从于祖国统一的召唤与安排。李强你也不例外。尽管你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来实现你那橄榄绿色的梦,你的精神让我感动,你的鲁莽同样也感动了我。可军队就是军队,我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决执行党的命令服从党的严格管理。

这天上午,我和李强在办公室里谈了近两个小时。我鼓励他好好读书,争取来年应征入伍,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

岁月悄悄地过去了二十多年了,李强当年千里走单骑,为圆当兵梦,不知实现是否,我不得而知。但愿岁月有情,让一切有志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有志青年,在共和国母亲的怀抱里能够茁壮成长。

李贵彪 长诗圣地安徽小市人。辽宁省营口市作家协会会员。

李乐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政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