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摸爬滚打,新兵能从中汲取什么力量?带兵人需要有更细的心、更亮的眼。 朱刘辉摄
再平凡的新兵,也有闪光点
“战友向我投来鼓励的眼神,用掌声为我加油,我对强化训练充满信心!”进入强化训练阶段,被评为“进步之星”的十五连四班新兵赵旭如是说。
入伍前喜欢“宅”在家里看动漫的赵旭,是个小胖子。刚入伍时,体能训练他力不从心。
周末休息时间,指导员高宏亮发现其他人都在娱乐,却没看见赵旭。了解后他才知道:赵旭感觉自己在训练场上样样不如人,拖累了班里,利用休息时间在“加练”。
高宏亮颇感欣慰。然而,没过几天,赵旭把退兵申请交到了他手里。高宏亮有点懵,调查后他发现:像赵旭一样,觉得每天训练很努力却进步缓慢的新兵,不在少数,“失落中觉得自己不是当兵的料。”
“关键是没有建立自信心,看不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党委一班人议训后找到问题的症结。
为了让新战士看到自己的进步,该旅巧用“成长时光机”活动记录他们的成长动态,帮助他们树立“每天进步一小点,量变最终成质变”的积极心态。
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从小被父亲叫作“龟儿子”、被小伙伴称为“三呆子”。走进军营的他,正是因为班长史今用尽全部耐心去帮助他、鼓励他,才百炼成钢。
每当看到新兵汪拯一点点进步,班长李东泽都会想起许三多的故事。
为汪拯高兴的不只是班长。“10月1日,汪拯引体向上实现零的突破。”“10月27日,汪拯引体向上做了5个,比昨天多做了1个。”收到新训旅发到家里的“成长喜报”,汪拯的父母心甜如蜜。
“开展‘成长喜报’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那些有自卑情结的战士通过父母的反馈,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李东泽说,给自卑战士算好“优点账”,才能更快重塑自我,更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