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国防科大高地星光教育联盟“三五贯通”育“五好”军娃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蔡伟柯 汤伶俐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5-08-26 22:37:45

“三五贯通”育“五好”军娃

——以国防科技大学高地星光教育联盟推进学前教育实践为例

■国防科技大学 蔡伟柯 汤伶俐

军人家庭的少年儿童紧紧联系着军队的前方、前线、前沿,直接关系军心士气,事关部队战斗力提升。国防科技大学把培育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会劳动的“五好”军娃作为“稳心工程”,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组建高地星光教育联盟,创新德、智、体、美、劳“五育”,把幼儿园打造成校园、家园、乐园、花园、田园“五园”,构建起“三五贯通”学前教育育人体系,探索走开军校附属子女学前教育的路子。

一、“三五贯通”育人体系承载着军人子女教育的坚实保障

国家高度重视军人权益保障,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解决好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向军人子女提供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创造良好教育条件。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高地,具有大中小一体化贯通的独特优势,子女园校绝不能是“洼地”,必须构建目标一以贯之,学段各有特色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高地星光教育联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依托国防科技大学的人才、科技优势,以“五育”并举政策导向为理论基石,以“五园”特色为实践载体,创新提出“三五贯通”的学前教育育人体系。“三五贯通”,即落实“五育”、共建“五园”、培育“五好娃娃”。“五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园”是指校园、家园、乐园、花园、田园,“五好娃娃”是指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会劳动。

高地星光教育联盟,学前教育领域构建“三五贯通”的育人体系,突出军人、军嫂、军娃和家庭、家教、家风,推动子女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助力军人全身心投入到强军事业。

“三五贯通”学前教育育人体系,尽最大努力实现在家园里立德明志、在校园里增添智慧、在乐园里强能健体、在花园里陶冶情操、在田园里实践成长,既是稳军心惠民生的务实举措,也是拴心留人、引才聚才的有效手段,推动国防科技大学的子女教育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三五贯通”育人体系构建起军娃学前教育新格局

“三五贯通”育人体系,通过八项建设与十种方式提供发展动能,以五个融合为核心引擎,推动教育理念、资源、场景的全方位贯通,形成政策引领、特色筑基、目标导向、多元驱动、融合赋能的闭环生态。

聚焦焦点。锚定“五育并举”坐标,让“五好娃娃”培养目标成为航向标。从德育铸魂、智育润心、体育固本、美育怡情、劳育强能,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烙下“正义红、科技蓝、健康绿、艺术紫、劳动橙”全面发展的底色。

凸显特点。以“打造五园特色”为基调,勾勒出教育的百花园,每一所园都有各美其美的特色定位,在差异发展中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更要在交流互鉴中绘就“和而不同”的教育画卷。

把握重点。紧握“八项建设”齿轮,从课程架构到师资培育,从环境创设到智慧赋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抓牢制度建设强根基,做优资源建设扩视野,深化家园校社聚合力,为教育提质提供“四梁八柱”的支撑,每一项重点建设都成为撬动园所优质发展的杠杆。

破解难点。以“10种培养方式”为钥匙,打开教育瓶颈之门。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在环境中浸润、在观察中支持、在自然中探索、在艺术中陶冶、在科技中创新,在问题与方法的碰撞中,让“难点”转化为教育创新的“生长点”。

巧用支点。以“五个融合”为杠杆,借课程融合打破教育壁垒,让知识在联结中迸发活力;巧用数智化赋能,让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凝聚家园校社合力,让教育场域从“单环”变为“同心圆”;贯通古今文脉,让传统与现代同频共振。在融合中创新,于贯通处生慧,让每个孩子在多维联结中形成通达世界的能力。

“三五贯通”育人体系,使学前教育如活水奔流,既守住育人初心,又激荡创新活力,让每名幼儿在“通”与“融”的滋养中,在未来成长为有根、有魂、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创新发展“三五贯通”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三五贯通”育人体系,以“五育并举”为根基、“五园同建”为载体、“五好军娃”为目标,以“基础+特色”、“点-线-面”、“共性+特质”为育人路径,助力爱国强军的“种子”茁壮成长,彰显军校教育的独特担当。

一是“五育并举”筑牢“基础+特色”的育人根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要求,高地星光教育联盟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将军人精神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形成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五育体系。

德育为先,传承红色基因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3月开展学雷锋专题活动、10月份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系列活动等常规载体,培养幼儿的基本道德素养。在此基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如国防科大星空幼儿园开展的“我是小小兵”园本课程,通过主题活动将军队元素逐步渗透到五大领域,并通过区域活动、家园共育、大型活动不断深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充分体现了军队特色。其中大型活动就包含了:军娃进军营、定向越野、远足拉练、亲子运动会等。同时园所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各班家长委员会作用及时收集活动的建议,开展“军人爸爸进课堂”、“军娃升国旗”等活动,有了家长们的支持“我是小小兵”园本课程开展得更加丰富,充实,精彩,到目前课程实施近10年时间,在幼儿、教师、家长、园所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这种“基础德育+红色传承”的模式,让德育既有温度又有高度。

智育为基,锻造硬核能力 。智育基础环节严格落实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保障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整合与渗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园本化、班本化课程建设中,融入“科技智慧”:开设“爸爸国防小课堂”,讲解现代军事科技、国防知识;组织“走进军营”主题研学,开展“密码破译”、“武器装备搭建”等趣味活动,将知识学习与军事科技思维培养相结合。基础与特色的结合,让智育既接地气又有锐度。

体育为要,锤炼钢铁意志 。体能锻炼涵盖走跑跳、钻攀爬等,每天保证幼儿一小时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特色化实践则聚焦“军人素养”:引入军事体能训练元素,如队列训练、障碍跑、负重越野等,锻炼幼儿的耐力与爆发力;举办“小小兵”体能挑战赛,设置匍匐前进、跨越障碍等项目,让幼儿在竞技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开展“沙场点兵”亲子运动会等团队活动,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与协作能力。由此实现了“强身健体+意志磨砺”的双重目标。

美育为魂,涵养家国情怀 。美育包含美术、音乐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力。特色化探索中,深耕“军旅美学”:幼儿创作军事题材绘画,如“我的太空梦”主题画展;编排军旅题材文艺节目,如合唱《军娃》、情景剧《爸爸的军装》、“红色故事小剧场”等,开展“军营环境美育”活动,让幼儿将制作的火箭、汽车模型装扮教室,在创作中感受军人的阳刚之美与奉献之美。美育因此成为连接艺术与家国情怀的纽带。

劳育为本,培育实干精神 。劳育包括园所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通过打扫教室、种植花草、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幼儿体会劳动的价值。特色化实践突出“军营劳动”特质:设立“营房整理”活动,幼儿学着整理内务,书包摆整齐、被子叠叠好等,培养学生的条理性与专注力;组织“后勤保障”实践,参与分发物品、活动场地布置等,让幼儿在劳动中理解“奉献”的含义;开展“野区农场”劳作,种植蔬菜、动物饲养,制作美食,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军旅传统。劳育由此实现了“劳动技能+军人作风”的有机统一。

二是“五园同建”构建“点-线-面”的育人场域。育人离不开环境的熏陶,高地星光联盟以“五园同建”为抓手,通过“点上突破、线上联动、面上覆盖”的推进策略,打造了处处是课堂、时时能育人的园所生态。

以“点”上精准发力打造特色育人节点 。“五园”即红色文化园、科技智慧园、体能训练场、艺术美育园、劳动实践园,每个场域都是一个特色育人“点”。每个“点”都有明确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园一特色”的格局。

以“线”上联动贯通形成育人链条 。将分散的“点”通过主题活动串联成“线”,实现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例如,围绕“建军节”主题,构建“红色文化园学军史→科技智慧园探军科→体能训练场练军体→艺术美育园颂军魂→劳动实践园做军品”的联动链条:幼儿先在红色文化园学习建军历史,再到科技智慧园探究军事科技发展,随后在体能训练场进行军事体能训练,接着在艺术美育园创作建军主题作品,最后在劳动实践园制作军用包、急救包等手工制品。这条“主题线”让五个场域的资源形成合力,让育人过程更具系统性与连贯性。此外,还通过“年级线”“课程线”等不同维度的串联,让园所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以“面”上全面覆盖打造育人生态 。以“点”为基础、以“线”为纽带,最终形成“全域育人”的“面”。园所环境整体融入军事元素,园所场地命名为“智慧厅”、“红星阅读室”,“橄榄创意馆”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将“五园”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实现生活、游戏、课程的有机衔接;建立家园校社协同机制,利用园所地理位置规划周边教育资源打造特色的育人环境地图,形成“家、园、校、社”协同育人环境。邀请家长参与“军营开放日”,联合社区开展“国防教育进社区”活动,让育人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点-线-面”的推进模式,让育人场域既有精度又有广度。

三是“五好军娃”牵引“共性+特质”的新人培育。“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五好军娃”既注重幼儿作为“社会人”的共性发展,又突出作为“军娃”的特质培育向。

在共性发展中培育合格公民 。“五好军娃”的共性标准与新时代好娃娃要求相衔接,包括品德良好: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如愿意帮助同伴、遵守集体约定。能力均衡: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沟通表达能力(能清晰表达想法)、认知探索能力(对周围事物好奇,喜欢提问)。身心协调: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情绪控制,能基本管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如遇到挫折不轻易哭闹。这些是幼儿学会独立的基础,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活动实践、动态评价等方式,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在特质培育中彰显军娃风采 。“五好军娃”强化五个要求,新增“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会劳动”:爱学习,要求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敢担当,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能主动钻研,在活动中遇到挫折能坚持到底;守纪律,要求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团结协作,如按时完成任务、保持个人与环境整洁、主动帮助同伴等,为培育这些能力,园所开展“军娃成长营”,颁发“五好娃娃荣誉护照”等,幼儿对自我、同伴更加有认同感。

共性与特质的融合,让培育“五好军娃”既具普遍性又具独特性。园所通过“军娃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发展轨迹,定期举办“五好娃娃”表彰大会,邀请军人家长为孩子颁奖,让幼儿在荣誉中感受“军娃”的责任与自豪。这种培育模式,让幼儿不但品质优秀,又彰显了军娃的刚毅与担当。

“基础+特色”、“点-线-面”、“共性+特质”的创新实践,回答了新时代军校附属学前教育的育人命题。“三五贯通”育“五好”军娃的实践探索,不仅为军校附属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更彰显了学前教育在强军事业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