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当指标亮起“红灯”身体真的“病”了吗?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刘杰 责任编辑:王丽娟
2025-08-26 10:53:46

体检报告上,某项指标后面的向上或向下箭头,是不是会瞬间揪住你的心?很多人会想:“完了,身体肯定出问题了。”但检验指标异常,真的就意味着身体异样吗?今天,我们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在检验科工作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因指标异常而焦虑的患者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检验科主任刘杰说道。刘杰有着30年检验工作经验,他表示,检验指标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但不能仅凭单一指标异常就判定身体异样。

以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为例。一般情况下,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身体有感染。一位年轻的运动员在参加完激烈的比赛后进行体检,发现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可经过复查,在其身体恢复平静状态后,白细胞计数回归正常。原来,剧烈运动后身体的应激反应会使白细胞短暂升高。这说明,生理状态的改变能引起检验指标波动,并不一定代表身体生病了。

再聊聊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熬夜、酗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曾有一位职场人士,因连续多日熬夜加班,体检时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在调整作息、规律生活一段时间后复查,转氨酶指标恢复了正常。所以,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指标异常,不一定意味着肝脏存在严重疾病。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常常让大众陷入恐慌。以癌胚抗原(CEA)为例,它的升高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相关,但在吸烟人群、患有胃肠道炎症的患者中,CEA也可能会升高。有一位长期吸烟的患者,体检时CEA略高于正常范围,经过全面检查,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性,只是吸烟及轻微的胃肠道炎症导致的指标异常。在戒烟并接受治疗后,CEA指标逐渐下降。

除了上述因素,药物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一些抗生素会干扰肠道菌群,进而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指标出现异常。同时,样本采集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如采血时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会使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假性升高。

那么,当发现检验指标异常时,我们该怎么做呢?刘杰给出了专业建议: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恐慌,情绪的过度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状态。其次,及时拿着检验报告咨询医生,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遗传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时,医生会建议复查,以排除偶然因素导致的指标异常。比如,初次发现血糖偏高,医生一般会要求患者在不同时间多次检测,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若复查结果仍存在异常,医生会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针对疑似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安排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检验指标是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仅凭异常指标就给自己的健康下“判决书”。当面对检验指标异常时,保持理性,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能正确解读身体发出的信号,更好地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