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芊芊是过敏体质,曾对梧桐花粉过敏,但无哮喘病史。今年夏季一次雷暴天气后,芊芊在户外玩耍回家后突然开始剧烈咳嗽,随后出现喘息、呼吸急促,家长起初以为是受凉感冒,给孩子服用感冒药后症状不仅未缓解,反而加重。送医后,医生结合雷暴天气背景与芊芊的过敏史,诊断为雷暴哮喘急性发作,经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症状才逐渐缓解。医生表示,若再延误1-2小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雷暴哮喘并非普通哮喘,而是雷暴特定气象条件诱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因呼吸道黏膜娇嫩、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
雷暴哮喘的发作,本质是“气象条件+过敏原”共同作用的结果。雷暴来临时,强烈的气流运动(如上升气流)会将地面的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卷至空中,随后雨滴下落过程中,这些过敏原会被撞击成更微小的颗粒(直径仅2-10微米)。这些微小颗粒能轻松穿透儿童狭窄的气道,直达肺部深处。同时,雷暴中的静电还会破坏过敏原的结构,使其致敏性大幅增强。本身是过敏体质(如对花粉、尘螨过敏)或有哮喘基础的儿童,接触后会快速引发气道痉挛、黏膜水肿,进而出现急性喘息、咳嗽等症状,且发作往往迅猛,从出现不适到症状加重可能仅需10-30分钟。
儿童雷暴哮喘的症状与普通哮喘急性发作相似,但具有“突发、集中”的特点,家长可通过以下表现快速识别:初期常出现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等过敏症状,随后迅速发展为剧烈咳嗽(多为干咳)、胸闷、喘息,孩子会表现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严重时可能出现嘴唇发紫、烦躁不安、无法平卧等缺氧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没有哮喘病史的儿童,若本身对花粉过敏,也可能在雷暴天气首次诱发雷暴哮喘,容易被家长误判为“感冒”或“支气管炎”,延误处理时机。
针对儿童雷暴哮喘,“预防优先”是关键,家长可从以下三方面做好防护:
首先,雷暴天气期间减少外出。通过天气预报提前了解雷暴时段,在雷暴来临前2小时至结束后1小时,避免带儿童外出,尤其不要去公园、草地、植物园等花粉浓度高的区域;若必须外出,需给孩子佩戴N95口罩(能有效过滤微小过敏原颗粒),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洗脸、漱口,并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减少过敏原残留。
其次,加强室内环境防护。雷暴期间关闭门窗,避免室外过敏原随气流进入室内;开启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花粉、霉菌孢子浓度;同时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过于潮湿易滋生霉菌,过于干燥则可能刺激气道。
最后,做好高危儿童的应急准备。过敏体质或有哮喘病史的儿童,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准备急救药物,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若孩子曾发生过雷暴哮喘,雷暴季节可提前遵医嘱使用预防性药物,降低发作风险;一旦孩子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使用急救药物,并尽快送医,切勿拖延。
雷暴哮喘对儿童呼吸道健康威胁较大,但只要家长掌握科学的识别方法与防护措施,就能有效降低风险。雷暴天气不轻视,提前防护是关键,出现症状早处理,才能为孩子的呼吸健康筑起安全屏障。(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 陈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