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麻蛇”如何吃掉“三代鹰”?

——发生在大漠戈壁的一场对抗演习实录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空军作者:李开强 杨自明 孟海涛责任编辑:全云
2015-06-27 05:25
“红军”实施火力抗击。 韩晓东摄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对抗——

“蓝军”拥有数种型号的三代战机,形成空中“组合拳”优势;“红军”是一支典型的老旧装备部队,他们手中的高炮装备于上世纪60年代。

仲夏,祁连山麓,大漠戈壁上演了一场“老麻蛇”吃掉“三代鹰”的经典之战。

疑云四起,什么才是拨云见日之手

领受任务之初,一些官兵抱怨起来——

“导演组是故意让咱们当炮灰吧,高炮对抗三代机,这不就是让咱拿着弹弓打老鹰吗?没戏!”

“三代机比我们的高炮晚‘出生’几十年呐,人家血气方刚,跟人家打,我们就是‘活靶子’一个。”

一时间,疑云四起。“打不过”“当配角”等消极情绪弥漫在官兵心头。

这一仗注定要败吗?战前动员时,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季高原对大家说:“‘蓝军’是块硬骨头,但并非无懈可击!”

接下来,季高原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

“我们不占武器装备之‘天时’,却占尽‘地利’。我们所保护的重要目标,有祁连山脉作天然屏障。同时,导演部赋予‘红’‘蓝’双方同样的体系作战背景。”季高原说到这里,一些官兵心里就明白了个七八成。

体系作战背景,意味着“蓝军”必须考虑雷达、地空导弹部队对他们的威胁。为了避免过早暴露目标而被导弹“干掉”,“蓝军”战机只有一条路可走——低空突袭。

“由于有了祁连山脉作天然屏障,‘蓝军’战机低空来袭的路线就基本明确了。”季高原指着地形图说,1号山口、3号河谷是咽喉要道,只要扼守在这两个狭长区域,对方低空来袭时,必经我们的火力覆盖区。到时候,群炮齐发,还有打不下他们的道理?

一席话如雨后的日头,照得官兵们心里亮堂堂的。大家摩拳擦掌,憋着劲儿要打下几只“三代鹰”。

季高原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对战局进行整体分析和判断,就轻言“不敌”,未战心先败,这是作战之大忌。体系作战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运用得当,老旧装备也可以当铁拳头。

记者陡然明白,拨开官兵心中阴霾的,正是指挥员对战局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