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队来了个“兵专家”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空军作者:李开强 韩文 崔阳责任编辑:全云
2015-06-30 01:17

中国军网—中国空军(解放军报记者 李开强 特约记者 韩文 通讯员 崔阳)“妈,我已经决定了,明年毕业时,申请到西藏戍边。”电话中,沈渊语气坚定。

沈渊妈上一次听到儿子的这种语气,是在7年前。2008年,沈渊高考落榜,父母准备送他出国读书,沈渊却说:“靠爸妈吃饭不算真本事。我已经决定了,当兵去!”

转眼数年,沈渊让父母刮目相看: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空军“连续两百班无错情”优秀气象观测员……12项军区级以上荣誉、2次荣立三等功,给足了父母夸奖他的资本“这孩子出息了”。

2014年8月,沈渊被保送到空军勤务学院优秀士兵提干班。入学不久,他就在无意中秀了一把“绝活”。那天中午,沈渊看到天空中对流云发展旺盛,判断下午有暴雨。上课前,他提醒同学们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了。当时,有人半信半疑地收了衣服,毕竟“天上还有日头呐”;当然也有人说他“吹牛”。下午3点左右,一场暴雨倾泻而下。大家对这个“专家同学”佩服有加。

本事不是白来的,那是沈渊用辛勤付出换来的。入伍第一年,他参加了气象专业培训。为了练好报文编发,沈渊将电码抄写了30余万次,一到休息时间他就带着教材到观测平台看天;进入工作岗位后,他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业务上。

汗水是成长的养分。沈渊的付出推动他在气象业务上不断精进,成长为空军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担任军区空军专业考核组组长的士兵。

大家对沈渊这个“专家同学”佩服有加。

奋斗的过程,锤炼了他不服输的性格。曾经有一块“绊脚石”,让沈渊摔倒过,这块“绊脚石”的名字叫英语。因为英语“拉分”,沈渊破碎了大学梦;也是因为英语成绩,他错失了考军校的机会。直到他靠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个名声在外的“兵专业”,才被保送到军校优秀士兵提干班。

到了军校后,英语依然是横在他面前的一道坎。军校图书馆里,海量的资料让沈渊大感解渴。可是每当看到别人阅读英文资料时,他心里就有种莫名的空虚感。

有一次,他看到另一名学员正在阅读一本英文杂志,觉得其中的插图很眼熟,便问道,“你读的是啥东西?”对方告诉他,这本杂志的中文译名是《气象与环境研究》。这正是他沈渊最感兴趣的东西,可惜他却读不懂。

“难道要让英语难住我一辈子!”沈渊决心重新“捡起”已经撂下6年的英语。他给自己定了三个“死规矩”:每天必须背完200个单词;每天必须阅读一篇英语短文;每周必须看一集美剧练习发音技巧。

数月苦练,沈渊的英语水平渐渐有了起色,去年期末考试,他的英语考了 93分。

渐渐移开了英语这块“绊脚石”,沈渊信心“爆棚”,求知欲望“膨胀”。今年初,空军勤务学院“空天勤务学子文化创新实践俱乐部”热闹“开张”,沈渊一口气报了党的创新理论、新闻传媒和英语演讲3个俱乐部。

沈渊在学习英语。陈华成摄影

听说沈渊是南京军区空军气象专业的“大拿”,空军勤务学院的“专家讲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受到邀请的沈渊心里直“打鼓”:“专家讲坛”是一个只有专家学者才有资格站上去的讲台,自己一个学员该讲些啥?

但转念一想,何不把这次任务当成一次“突破自我”的机会。不久以后,一场题为《气象观测员眼中的场站保障》的专题讲座登上了“专家讲坛”。沈渊以气象观测员的独特视角审视飞行保障一线任务,讲座既有翔实案例又有理性思考,让人听了既新鲜又解渴,受到学院专家教授的一致肯定。

沈渊火了,所以在这个本不属于他的毕业季里,他比毕业生还忙活。即将毕业的生长干部学员请他传授部队工作经验,而士官学员最关心的则是他成长成才故事。一场场报告、一次次座谈,沈渊“逢请必到”。

与毕业学员交流多了,“分配到哪里”这个毕业学员的专属热词,也引发了沈渊的盘算。他家里经营着一个杨梅生产基地,父母都希望他毕业后能分配到离家近点儿的单位。

可沈渊不这么想,他想去边疆。不是不心疼父母,而是每当他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感到是部队的培养、组织的关怀一步步托举他走到了今天。明年,自己就要成为一名空军军官,第一段“军官史”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才无愧祖国、无愧青春!

“毕业后,我要去西藏,在最艰苦的地方为祖国戍边。”电话那头,妈妈流着泪点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