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出“年年都在打基础”的怪圈
那是一次令人叹息的夜间异常空情处置过程。夜战夜训试点任务下达该团后,团机关随机挑选一个营组织夜间检验性实兵演习,以考察部队夜战水平。结果,夜间战斗准备多次超时,官兵精神疲惫、精力分散,个别战士甚至出现操作失误。

复盘反思,夜训数十年方法单一陈旧,简单的训不好,复杂的训不了,缺乏有效的组训模式,陷进了“年年都在打基础”的怪圈。面对透明夜战场,信息化条件下夜战究竟怎么打,夜训到底训什么?
“新《大纲》中明确,全年夜训时间不少于年度训练总时间的20%,主要用于协同训练和战术演练。今年,我们重点提高火力单位夜间战斗能力的生成和转化。”团长齐洪林话音刚落,伴着隆隆的马达声,夜暗深处火光频闪。原来,该团新型教练员、三连连长赵晓刚正在组织官兵进行夜间连续准备导弹训练。眼前景象大出记者意料:训练中除弱光头灯外没有任何辅助光源,大大增加了训练难度。“未来的作战在光照上对我们的要求会更加苛刻,只有现在加强训练难度,战场才能不掉链子!”
翻阅该团出台的《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夜间训练的措施》《拓展深化夜战夜训实施方案》,记者看到,该团依据大纲探索了从单兵到旅团,从战斗到保障各个专业信息化条件下夜训内容、标准体系、考核方案和监督措施,使得夜训训什么、训到什么标准,官兵人人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