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空军战斗员,先要把飞行服领子磨破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邵文杰 王志佳 李东庚责任编辑:菅琳
2016-11-21 02:18

从严训全新大纲,每一个课目都用来培养战斗力

“今天飞得过瘾!”刚刚飞完变高变速战术航行课目的学员李天宇一下飞机就立即与战友进行交流,“如果不掌握这个练习,战机就会变成移动的靶子。”

变高变速战术航行是指飞行员驾驶战机通过不断地变化高度和速度,从而占据有利态势,击落敌机。这个本是部队战术训练的课目,如今已被写进飞行院校的高教机训练大纲。

去年开始,空军试训新的高教机训练大纲,该旅是试训单位之一,与老大纲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战术基础训练比例大幅增加。

“新大纲更加注重学员实战化能力的培养,战术基础练习由3个增加到11个,训练时间比例增加了近12%。”提到新大纲,该旅领导既紧张又兴奋,增加的练习很多都是部队实战训练课目,对学员来说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新大纲就像一场及时雨,成为该旅开展实战化教学的有力抓手!对他们来说,每一个练习都关系着学员成长,每一个课目都要用来培养战斗力。

虽然新大纲处于试训阶段,但该旅坚决把所有课目训全、训严。笔者在飞行教案中看到,每项训练内容都明确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大纲规定要求完成。

一系列实战化教学让学员们渐渐明白,飞行员不是“驾驶员”,而是战斗员!

坚持飞大纲上限,用最高标准练就最过硬本领

为保证学员培养质量,训练大纲对每个课目所需达到的标准都划定了上限和下限,只要在范围之内,都判定为合格。

标准越高,难度越大,风险也越大。可是该旅偏偏选择与自己过不去,每一个课目都要求飞到上限!

“一切标准和目的都是为了实战需要,只有把动作飞到上限,空战中才可能占据有利态势。”该旅领导告诉笔者,飞行院校是学员打基础的地方,只有用最高标准才能练就最过硬本领。

“能见度2公里,这天能飞吗?”登机前,看着灰蒙蒙的天气,学员熊一举有些担心。

“在真正的战场上,低气象往往是空战的‘好天气’,你不飞敌人也不飞吗?”飞行教员方喜国看出了熊一举的心思,严肃地说。

“注意高度、速度。”熊一举一边认真听着教员提醒,一边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实施。在返场降落中,由于能见度低,熊一举一时难以对正跑道,但他始终牢记动作要领,最终平稳降落。

与熊一举不同,学员付鹏程的“坎儿”在抗载荷上。

在一次飞机性能带飞中,需要拉杆作出5.5-6.5个G的抗载荷动作。拉载荷,多1个G就相当于增加一个自身重量,不但需要大量体力,还要承受巨大压力。

“不行!再拉!拉到上限!”身体相对单薄的付鹏程第一次做动作时拉到了6个G,但教员董雪飞丝毫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差0.1个G都不行!”最后,在董教员近乎苛刻的要求下,付鹏程完成了载荷上限。

从难不意味着蛮干。该旅专门建立逐级监控、按流程把关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旅、大队、中队和教学组四级监控机制,保证训练质量和安全。目前,该旅所有的“双学籍”飞行学员已经全部单飞,完成了空中“成人礼”,距离自己的蓝天梦想越来越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