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以开放自信的姿态积极开展富有军种特色的宣传展示活动,军民联手讲好空军故事,让空军形象可亲可近,让国防观念深入人心——
这一天,山城重庆满眼“空军蓝”
■孙 霖 本报记者 熊华明 特约记者 曹传彪

军营开放日活动中,重庆市民纷纷用手机记录这难忘的瞬间。李科 摄
11月11日清晨,浓雾散去,重庆迎来了久违的晴天。令人眼前一亮的不仅是温暖的阳光,还有亮丽的“空军蓝”:这一天,重庆各大商圈、高速路口的LED广告屏全部被人民空军主题宣传画、宣传视频“刷屏”,似乎整座山城都在为人民空军成立67周年“庆生”!
在全民疯狂抢购的“购物节”,为什么重庆给了空军将士一个“拥抱”,为空军节献上了一份“礼物”?驻扎于此的西部战区空军某师政委廖应宾这样回答:“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政治工作创新,积极整合军地资源,以开放自信的姿态主动开展富有军种特色的宣传展示活动,广泛传播空天理念、阐发空军精神、展现空军风貌,营造了关注空天、支持空防的舆论环境,汇聚了热爱空军、建设空军的正能量。”
空军在哪儿?
让市民知道就在身边
对大多数民众来说,空军离生活很近,网络上运-20服役、“金头盔”对决……空军的新闻随处可见。但又似乎离生活很远,因为很少有人走进空军军营、近距离看过空军战机,难以切身感受到空军的存在。
酒香也怕巷子深。空军某团干部王若磐回忆说,2010年他到该师报到时,由于师机关位于闹市区的一条巷子里,他在街上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大门。向路人打听,得到的回答是:“空军?这里哪有空军,倒是有一个空军招待所。”上世纪80年代末,部队招待所对外营业,“空招”的名号不胫而走。王若磐不禁自嘲:“原来在山城人民印象中,我们就是个招待所。”
长期与地方双拥部门联络的师政治部副主任文强坦言,与驻地6家军以上单位相比,该师编制小、接触少,加之空军在人们眼中始终保持着神秘感,甚至驻地党政领导也不了解空军的地位作用,关心与支持有限。“这既与一线作战部队的保密限制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积极发声。”
长征途中,红军一手拿枪、一手拿笔,走一路宣传一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新时代战略空军的成长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民众基础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师党委深刻认识到,作为一线作战部队,同样也负有讲好空军故事、传播空军声音、塑造空军形象的责任,我们必须主动发声,彰显空军的地位作用,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空军就在身边。
2014年,市议军会上,廖应宾政委代表部队出席。他把“整合军地资源,开展空军形象宣传”作为唯一提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并承诺予以支持。
当年6月25日,时值重庆大轰炸纪念日,当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山城,4架战机编队低空通过“大轰炸遗址”和重庆市朝天门广场上空,飞行员许亚军清楚地看到了地面欢呼的人群向战机挥舞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