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怎么样?
让百姓走得近看得见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发出空军的声音?该师将对外宣传定位为“走近空军、了解空军,才能读懂空军”,以空军成立纪念日为契机向大众传播空天文化。
2014年11月11日,两条醒目的标语登上了重庆市各大商圈巨幅广告屏和主干道高架桥LED显示屏:“今天不仅是‘购物节’,更是伟大的人民空军建军节!”“雾都雄鹰永远为重庆人民守护幸福蓝天!”与之相伴的,是亮丽的空军宣传画和精彩的宣传视频。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人们驻足观看;川流不息的高速路,车主鸣笛致敬。耳边不时响起山城人民浓重的乡音:“今天还是空军建军节嗦,第一回儿晓得!”“啥子光棍儿节哦,空军建军节才是正儿八经的节日!”
与此同时,《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市内4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分别推出整版专题报道,深度解读空军历史、武器装备和未来发展;本地华龙网、新浪重庆等门户网站也纷纷予以大篇幅报道。
从此,给空军“庆生”成为重庆的新传统。据统计,3年来,3个大型商圈、9条主干道、18座高架桥、39个公交站台总计218块LED屏幕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和视频近10万次,给山城人民打下了“身边有空军、天空有守卫”的深刻烙印。
构建一支战略军种的立体印象,不能仅靠广告宣传。了解空军、读懂空军更需走进空军营门,深触空军文化。近3年来,该师打开营门,举办各类军事日、军营开放日活动17场次,上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来到部队,在与战机零距离接触、与飞行员面对面交流中逐步了解空军。
2015年,空军唯一3次夺得“金头盔”的飞行员蒋佳冀作为重庆骄傲,入选“富民兴渝”十大杰出人物,但他却因执行任务无法到达现场。当主持人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看到刚刚从飞机上下来还身着抗荷服、满头大汗的蒋佳冀时,不禁感动地说:“雾都雄鹰,你们是重庆的骄傲,三千万巴渝父老为你们自豪!”
如今,“雾都雄鹰”已成为重庆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空军咋壮大?
凝聚民众中的磅礴力量
“今天在三峡广场看到了你们部队的宣传片,朋友圈里也都在转发,第一次感到当军嫂还挺有面儿!”空军成立纪念日当天,正在沿海驻训的士官王钦武收到妻子的短信,倍感欣慰。军地共话空军故事、传递空军声音,有效激发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夯实了官兵安心军营、强军兴军的思想根基。
主动发声、善于发声、持续发声,不仅提振了军心士气,还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建设强大人民空军凝聚了力量。近年来,该师先后有32名家属就业、47名小孩上学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地方先后投入290余万元援建部队基础设施,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每次部队外出执行重大任务,市领导都要带队前往慰问。
部队官兵也深刻感受到群众对空军建设的支持。11月14日上午,某团一等转进警铃拉响。只见通往外场的军民合用公路上,一台台私家车主动靠边,行人离开主干道,为飞驰进场的部队保障车辆留下宽敞的道路。据市双拥办周业国副主任介绍,近年来,为了机场净空安全,先后有50余家养鸽户放弃养鸽或主动迁移。
这种情感交融,也深深根植于基层群众心中。据重庆警备区统计,今年重庆市志愿报名参加空军的应征青年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空军院校成为市重点巴南中学毕业生的首选,仅今年就有12名学生考入空军院校。
更可喜的是,这种热爱与支持正借助互联网从重庆辐射向全国各地。今年“双11”期间,“中国军网”“大国之翼”“兵哥范儿”等20余个新媒体公众号分别以“重庆,昨天你惹哭了40万空军人!”“谁干的!为什么重庆整座城市被中国空军刷屏?”等为题对宣传活动进行报道。凭借自媒体短、快、广的传播优势,相关报道被转发上百万次,在网友中引发了“向重庆学习”“向空军致敬”的热潮。
(《中国国防报》2016年12月0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