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原到戈壁,面对异地移防,这个旅给出响亮回答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曹传彪  肖瑛  陈小菁责任编辑:柳晨
2017-05-07 15:16
一位父亲临行前送别儿子。杨松松 摄

边关,强军征程的新起点

作为该旅首批西进的官兵,临行那天,宣传干事田大松将军史馆的资料、实物仔细装箱。他说,这些珍贵史料将会随大部队抵达边疆,在那里将建成一座新的军史馆。

边关,对这支部队来说并不陌生。历史上,该部曾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在南疆屡建功勋,三次移防边疆,激荡的不仅是军人“何处不乡土”的胸襟,更有“白手起家、再创辉煌”的豪迈。

“斗志昂扬迎挑战,青春无悔献国家”——新驻地的标语,诉说着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挑战,来自从“第一代装备”到“第三代装备”的跨越,更来自从平原到戈壁的强烈反差。

新驻地营区是该旅驻训的简易基地,位于大沙漠边缘,满眼看不到绿色。先期到达的干事王金荣,赶上了一场沙尘暴,他背熟了当地的“顺口溜”:“一天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一次,营区锅炉出了故障,供应不上热水,他几天没洗澡,与妻子通电话时却说:“好着呢,蓝天白云!”

参谋武国强来自“水乡”,极不适应新驻地的干燥气候,每天早上起来鼻血直流。起初他还用冷水拍拍后脖颈,后来干脆塞上一团纸巾就去上班,他说,当兵的没那么娇气,适应几天准没事。

顶风沙、睡板房、喝冷水……这在官兵们看来都是“小意思”,“比当年参加战斗的前辈条件好多啦,当年头上还有炮弹飞呢!”真正让他们焦心的是,能否高标准迎接后续部队进驻。

由于随火车运输的旅部物资尚未运达,筹备组官兵只能用基地留下的几台电脑办公。电脑不够用,大家都自觉用纸笔打草稿;营房股官兵更是用铅笔尺子,在纸上画出了营区规划图。

整建制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几乎人人忙到深夜;误餐的人多,吃泡面成为常态;内地部队晚10点熄灯,西陲边疆晚10点天还没黑,很多人因时差而失眠,索性不睡接着工作。

转隶移防,一路浩歌向西行。西部战区空军导弹某旅官兵用忠诚奉献,奏响了属于自己的强军旋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