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战机集体“趴窝” 原因:飞行员需要“喘口气”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强责任编辑:柳晨
2017-06-28 09:34

F-35战机(资料图)

飞得越高越频 问题暴露越多

2011年,美空军航空作战司令部下达命令,F-22在常规训练时的飞行高度限制在7600米以内。因为不久前的2010年11月17日,一架F-22在阿拉斯加坠毁,美军怀疑是氧气系统故障所致,但又一直找不到确切原因,不得不采取这一临时应对措施。

美空军评估,在1.5万米和更高高度飞行时,如果氧气系统故障,飞行员呼吸不到氧气,将会在10秒内丧失意识。而7600米之所以被认为是安全高度的上限,是因为在这里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将高度降低至5400米——在这一高度飞行员无需佩戴面罩也可自由呼吸。

2012年时,美空军承认,其187架F-22的“飞行员氧气系统”事故率达到每10万飞行小时26次。对于大多数其他型号的战机来说,这一事故率只有接近每10万飞行小时2—3次。

“战机氧气系统的制氧原理简单,但是系统构成比较复杂。再加上美军现在把供氧系统和抗荷(增压)服整合在一起,系统更加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危险。”王群介绍,“氧气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应根据战机的外形、布局、性能、任务、发动机形状等各个方面来设计。比如,一款战机在什么环境、什么高度、什么温度、多大过载情况下需要自动供氧,而且氧浓度、供氧量和供氧压力多大,不合适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战机都应该设计不同的氧气系统。”

那么,为什么美军这么先进的战机氧气系统还会出问题,其他国家难道不出问题吗?

“实际上,其他国家也出问题,只是媒体报道少。美国战机基数大,训练要求高、强度难度大、飞行次数多,这也是它这方面事故显得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机载分子筛氧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系统性能也很先进,应用历史最长、普及率最高,可靠性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比如飞行时即使发生战机座舱失密减压状况,美军飞行员也会依靠氧气系统保持高度‘继续飞行’,而其他国家对氧气系统则没有这么自信,多是要‘下降求生’。”王群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