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紧盯未来战场需求,教研相长锐意创新——记空军工程大学教授陈杰生

来源:中国军号 作者:叶春燕 赵思源 郑天宇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2-11-20 19:54:00

“陈教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在他的办公室,他引导我们要从问题的基本概念着手进行研究,抓住内涵拓展外延的分支和细节,进而抓住关键、统筹全局。”提到自己的导师陈杰生教授时,研究生学员马亮眼中充满了钦佩。

这就是陈杰生二十多年实践探索出的“基于核心概念培养‘知识建构’能力的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以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要素分析”“因素分析”“流程分析”等知识建构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军事人才。去年,在代表兵种战法研究顶尖水平的某讲坛上,陈杰生师徒包揽了主讲名额,一度被传为佳话。

以战领研,以研资教。陈杰生始终把目标锁定未来战场,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出“新型作战力量‘训学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加速新质新域作战领域人才培养和战斗力生成的研究增添新引擎。

面对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周期长、投入大的难题,陈杰生深研新装备战斗力的快速生成模式,提出了“前伸后延式防空反导新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并在院校领导支持下进行了探索实践,使地空导弹新装备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周期大幅缩短。此项成果获得了该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们必须以我为主,避免对西方理论的盲从。”作为创新理论研究的“排头兵”,陈杰生历经6年编纂出版《防空学》一书,为“以我为主”的防空理论持续创新提供了“接着说”的平台。陆续提出的“混成群作战”“一体化联合战斗”等作战概念引领了地面防空作战和演训模式的转变。

“教员,必须是教战研战的战斗员!”课堂并不只在校园,更让陈杰生惦念着的是怎样将新型作战理论应用于部队、服务部队。秉持着“问题来自部队、成果用于部队”的研究思路,他在开展战术与技术融合的研究中付诸了大量的心血,将兵种战法变成我们手中的“金箍棒”,敌人头上的“紧箍咒”。

经过一次次测试、一次次调整,终于某组网探测系统出炉了!突破16项关键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陈杰生和他的团队最终破解了防空雷达低空盲区和城市内部低空威胁目标探测跟踪难题,该技术在地面防空演训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广大一线指挥员一致好评。

一流科研成果的背后,是陈杰生超常的付出、日积月累的沉淀磨练、心无旁骛的执着专注。

眼下,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面对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战法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方向,陈杰生又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继续冲锋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