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退役军人孙建设:守护龙湖清澈如初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航硕 责任编辑:王韵
2025-09-13 07:32:10

退役军人孙建设——

守护龙湖清澈如初

■张航硕

  孙建设(左)与工友在湖面工作。受访者供图

清晨,河南省周口市龙湖风景区湖面上,雾气弥漫如纱。

一艘蓝色打捞船划破平静的水面,向荷塘深处驶去。一位身穿蓝色工装马甲、皮肤黝黑的中年人站在船头,来到一处漂浮物聚集点。只见他身体微微前倾,抄起铁制捞网向水面一伸、一舀,又猛地一翻,便将水面上枯萎的荷叶、杂物等收入船舱中。

中年人名叫孙建设,是龙湖风景区的一名垃圾清理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这份工作,我已经干了13年。”汗水不断从孙建设的额头上滚落,他望着湖面,笑容淳朴憨厚,“我从小在龙湖边长大,现在漂在湖上,累是累了点,但看着风景区环境一天天变好,心里很高兴。”

龙湖,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是中原地区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在孙建设的童年记忆里,龙湖水质清澈。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到湖里摸鱼,渴了便捧起湖里的水喝。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附近小工厂增多,龙湖水质持续下降。原本清澈的水面上,出现一片片绿藻,靠近岸边的水域,经常看到有垃圾、杂物漂浮。

1987年,19岁的孙建设入伍来到陆军某部。“我当了4年兵。”采访中,孙建设自豪地说起当兵时难忘的经历,“我们部队驻地在辽宁,冬天早上冷,晨跑过后眉毛上都结了霜”“一次射击比武,我打出49环,赢得‘神枪手’流动红旗”“有一年驻地附近突发山洪,我们连续3个昼夜加固堤坝,身上的泥干了以后,像穿着一身铠甲”……

谈起当兵最大的收获,孙建设说:“应该是培养了一份责任心吧!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执行其他任务,没有责任心,什么都干不成。”

1991年,孙建设脱下军装,回到家乡。那些年,他摆过地摊,开车送过货,20余年间一直东奔西跑。

2012年的一天清晨,他在龙湖边散步时,偶然看到景区招聘垃圾清理员的公告。“会游泳”“能吃苦”……孙建设一看招聘条件,自己样样符合,当即到报名处应聘,不久顺利上岗。

“我对龙湖有感情,能为保护它出点力,感到很幸福。”孙建设说。

上岗首月,孙建设就遇到难题。由于水域面积大,杂物漂浮不定,如果碰到哪处清理哪处,很容易出现遗漏。为了将杂物清理得更彻底,那段时间,孙建设每天驾船漂在湖上,把容易堆积杂物的地方摸了个透。他还画了一张“杂物分布图”,分享给工友们,做到“一查准、清理快”。

要想守护好龙湖生态环境,不只需要灵活的头脑,还得“吃得苦中苦”。盛夏的湖面上热浪蒸腾,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孙建设的胳膊被晒得脱皮。冬天寒风凛冽,湖面结冰影响行船,他就想办法一点点破冰驾船前行。“听起来挺辛苦,但我们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孙建设笑着告诉笔者。

有一年隆冬,孙建设正在岸边清理杂物,突然听到“有人落水”的喊声。他赶紧扔下扫把循声跑去,发现一个男孩玩耍时踩破薄冰坠入湖中。孙建设二话不说,脱掉外套跳进水中救人。水下能见度很低,他连着下潜两次才抓住男孩,用尽全身力气将已经昏迷的男孩托举到水面上。医护人员及时赶到现场,经紧急抢救,男孩脱离危险。

“我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回忆当时情景,孙建设露出了笑容。孙建设的工友告诉笔者,到龙湖风景区工作以来,这位老兵已多次救助落水者。

十几年光阴荏苒,在孙建设和工友们的努力下,龙湖的环境越来越好。每天在湖边清理垃圾,孙建设也和附近许多居民成了朋友。

有一天暴雨过后,孙建设在靠近岸边齐腰深的水里清淤,腿被玻璃划了道口子。一位路过的居民看到后,特意回家拿来自己的防水裤送给他。后来,这位居民常常带着儿子,到岸边帮孙建设捡垃圾。一位卖菜的大婶碰见孙建设,常常送给他几个编织袋,还帮他装垃圾。附近的中学生也经常到湖边开展美化环境志愿活动。

“老孙自己还印了保护龙湖倡议书,发给过路的居民,号召大家保护环境。”孙建设的工友说。

夕阳西下,孙建设调转船头,驶向岸边,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金色的水面上,几只野鸭自在地游来游去。一条鱼从湖里欢快地跃起,激起一圈涟漪。

“你看这景色多美,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孙建设汗津津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