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正文

“随营军校”开门办学  武教头练兵场接地气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金龙 唐森阳 付晓辉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05-06 10:02

从“闭门造车”到“开门办学”——

把“武教头”逼到练兵场“接地气”

“教员,对不起!您讲的这些我们在连队已经学过了,能教点新的内容吗?”说起几年前的一次尴尬经历,某教导队张教员记忆犹新。学员悄悄递给他的这张小纸条,他至今完好地保存着。

无独有偶,军区司令部前几年组织的一次教导训练机构成果交流中,一大批教员提交的“研究成果”被打回,原因是脱离部队实际。

从教导训练机构走出去的学员要直接担负组训任务,教学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部队实际接轨。据统计,军区教导训练机构的教员中,有半数没有基层部队任职经历。

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军区建立教导训练机构教员到部队交流任职常态化机制,把“武教头”逼到练兵场“接地气”。近年来,先后有380余名各级教导训练机构教员到基层部队任职,在练兵场加钢淬火。

承担“某型反坦克火箭操作使用”课目教学任务的某教导大队教员陈文申,在训练场摸爬滚打中发现,把副射手位置调换至装备右方,射击速度可提高3秒。返回教导队后,他马上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为帮助教员摸清部队训练底数、掌握部队训练需求,军区坚持开门办学,让教员在考核拉动中担任“评判员”、大项演习中担任“导调员”、首长机关下部队时担任“调研员”。此外,还选调一批优秀基层训练骨干到教导训练机构任教。

从“追求高分”到“瞄准战场”——

按打仗要求改革教学组训模式

以优异成绩从某坦克修理工训练大队毕业的战士小陈,维修技术一流,却在军区组织的一次演习中“掉了链子”。那天,他奉命赶赴某阵地维修一台受损坦克,可由于识图用图技能不熟练迷了路,结果贻误了战机。

曾两次在师教导队“深造”的某高炮团班长小马,教学示范“呱呱叫”,可在一次对抗演习中,面对导调组临时给出的“全班只剩一人,单人操炮打击空中目标”的情况,他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些内容以前压根没学过!”演习复盘时,部队领导在小马的自我检讨中听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技术大拿”在“战场”使不上劲,优秀班长面对突发情况手足无措……演兵场上的这些现象,引发了各级对“随营军校”教学质量的反思:教学必须从“追求高分”向“瞄准战场”转变。

仗怎么打,课堂就怎么教。军区机关组织教导训练机构认真梳理总结,重点改革教学组训内容,军事地形学、刺杀训练等11个单兵作战技能,以及心理行为训练、“换岗”训练等80多个贴近实战的课目进入课堂。他们还摄制下发步兵班进攻、迫击炮射击等百余部重难点课目电教片,推广某综合训练基地“强化单兵技能训练、突出班组协同训练、探索兵种合同训练”的组训模式。

某教导大队把战略思维、辅助决策、指挥协调、信息处理等6种能力作为参谋人员必训内容,组织参训的参谋分别扮演“红军”“蓝军”进行“模拟联指”对抗训练,按照作战编组、指挥流程反复进行全要素、全过程对抗演练。

从“到点走人”到“逐人过关”——

受训学员到“战场”领取毕业证

“放心去吧,教导队集训都是到点就走人!”这是某团三连战士杨开去师教导队参加集训前,班长对他说的话。可不久,杨开打回电话:“班长,教导队考核很严格,不过关毕不了业!”

正如小杨所说,教导队毕业考核之严格,令受邀前来监考的某团参谋长李四龙感到意外:基础课目考核,学员们跑完5公里,要把终点上放置的步枪零部件组合起来,随后对隐显目标进行射击;战车驾驶考核,道路沟壑纵横,敌特袭扰、卫星过顶等情况接踵而至……一场考核下来,8名学员因成绩不合格被推迟毕业。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严格考核标准,让学员到‘战场’领取毕业证。”据介绍,军区对全区教导训练机构毕业考评组织方法、评估标准等进行论证,将基础素质、单兵作战、专业技能等考核内容进行串联编组,按战时要求、战斗进程实施动态联考,考核不过关的一律补训。

3月下旬,在某教导大队考核现场,一道又一道难题让参考的参谋人员应接不暇。某团一名参谋因不熟悉军兵种作战指挥,“仗”快打完了,配属的陆航直升机还未投入战斗。

走下考场的参谋人员由衷地感慨:“想混够时间就毕业不可能了,每个人都得扎扎实实练强素质。”

《解放军报》(2014年5月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