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房成哨所,牧民变哨兵——
用铁肩担当筑起边境“铁壁”
边境管控好,合力是关键。多年来的边防工作经验,使欧建华认识到,必须把边境一线的军、警、民等力量联合起来,攥指成拳才能构筑管边控边“铜墙铁壁”。
欧建华每次巡边都要到牧区村庄走访,通过对当地农牧民走访,掌握了100多户贫困群众的家庭情况。谁家孩子上不起学,谁家老人有病,谁买了农机具要办手续……在为当地群众真情服务中,驻地农牧民结识并交上了这位上校朋友。
那年冬天,北湾边防连驻地发生特大雪灾,哈萨克族牧民什肯别克的妻子难产无法送往县医院。正在连队附近为牧民送马草的欧建华听说后,用铲车开道把边防连军医刘富辉送到什肯别克家。什肯别克的妻子顺利生下一个女婴,母女平安。事后,什肯别克主动当起了护边员,先后提供10多条有价值边情。近年来,欧建华宣传发动了100余名志愿护边的牧民,充分发挥他们地形熟、信息灵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边防管控效益。
今年春节前夕,阿勒泰地区气温降至-32℃。除夕这天,欧建华顶风冒雪赶到连队,协调驻地边防武警、武装部、兵团等领导10余人驱车赶到越界多发地带沙尔梁。他们察看修复铁丝网、检查边境人畜活动、宣讲边防政策,共同制订节日边境管控措施,杜绝了越界事件的发生。
“既要‘铁脚板’,更要信息化。”在长期深入边防一线调研论证基础上,欧建华又把目光瞄上了如何提高科技管边能力。2012年,上级决定在该团进行边境管控信息系统建设试点。欧建华扎在边境一线认真研究修订建设方案,3个月没回家。如今,防区重要管控地段基本形成“电子哨兵”全时监控、“牧民哨兵”全时执勤的边境管控局面,去年实现边境“零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