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强兵,就要带出嗷嗷叫的小老虎
去年老兵复退、今年新兵下连前后,该集团军数十名战士主动写申请联系侦察营武装侦察连连长刘瑞欣,要求调到他的手下工作。很多人不明白,武装侦察连是全集团军最苦最累的连队,为啥还有人自讨苦吃?战士们给出的理由是:刘连长有勇有谋,将来上战场,跟他准能打胜仗!跟他当兵更有激情、有兵样!
此言不虚。刘瑞欣是由侦察兵成长起来的连长,平时看起来笑眯眯,却以严训实练有狠劲而闻名。曾有人批评他抓训练“不人性化”,也有人劝他“适可而止”,刘瑞欣却说:“敌人不会对我们手下留情,让战士们能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以人为本!”
“刘瑞欣的独特魅力是对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最好诠释。”集团军军长宋鸿晓说,部队为战争而存在,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按照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把兵带精练强。
去年以来,该集团军以迎接军委检验评估、参加比武竞赛和重大演训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军事大考核、素质大排名”“当能手、树标兵”“创纪录、破纪录”等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引导官兵在实战化训练场上血性突击。
2013年4月,某机步旅七连土家族班长杨磊参加全军山岳丛林狙击作战集训比武。他不畏强手,沉着应战,最终以总分951.5的优异成绩摘得“丛林枪王”桂冠。
知兵愈深 用兵愈神
■陆军第20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薛 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带兵打仗,敌我双方在“知彼”上费尽心机,而对近在咫尺的部属,却往往下功夫不够。这种顾“彼”失“己”的现象应引起警惕。
只有平时情同手足,战时才能生死相依。古往今来,因不知兵或与兵感情不深而遭遇失败的战例不胜枚举。长平之战,赵括执掌帅印,“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终因刚愎自用、纸上谈兵而落败;河口起义,黄兴身为司令,但激情有余知兵不足,出征半里部队便一哄而散。知己知兵不深,纵然知彼程度再高,也只能像拿着长矛与大风车决战的堂吉珂德,注定与胜利无缘。
用兵在战时,知兵在平时。战场上,再高超的指挥艺术、再机敏的战术设想都不是指挥员一个人能够单枪匹马去实现的,而是平时与部属“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难”中累积出来的。但凡有所作为的统帅将领,都注重在与战士共处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激励士气、鼓舞军心,从而焕发部队上下同甘共苦、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基层连着军情与兵情,基层凝聚智慧与力量。新的历史时期,兵情在变,独生子女、大学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战士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但以情为根、以人为本的带兵原则没有变,知兵爱兵育兵的根本要求没有变。不管是当兵蹲连的领导干部,还是与战士朝夕相处的基层干部,如果对部属知之肤浅,与战士感情不深,不但对个人带兵能力提升不利,而且对部队建设也极其有害。面对“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唯有倾听兵声、感受兵情、走进兵心,做到“领导真知部属、干部真知战士”,才能保证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解放军报》(2014年6月1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