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某测绘导航基地二级军士长于从新
镌刻在苍茫大地的经纬人生
■王东山 王永生 胡志辉

精武星路:于从新,山东栖霞人,1974年4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先后被表彰为“总参十佳士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带着这句口头禅,总参某测绘导航基地二级军士长于从新入伍20多年来,每年半数以上时间都战斗在野外测绘第一线,先后5上青藏高原,6闯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15次穿越长白山原始森林,提交的几百万组数据无一差错,成果优良率100%……
军事测绘导航是现代战争的眼睛。1993年12月,于从新来到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的某部后,暗自发誓:当兵就当英雄团队过硬的兵。只有初中文化的他,10多年如一日白天围着仪器转,晚上捧着书本看,作业间隙向老测绘请教,还通过自学拿到了测绘专业学士学位,编写的10多个软件应用于实际作业,成为“站起来能测量,坐下来能编程,走出去能带组”的测绘“多面手”。
有一年,全军举行战略战役集训,于从新带领几名同志负责某型武器试验的测绘保障。当他们完成既定任务准备返回时,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另一个方向提供的源数据有误,需要重测!此时距演习开始仅有10来个小时。
事发突然,但看到参演官兵期待的眼神,于从新带领大家迅速研究方案、架设装备,创造性地采用“经纬仪对瞄法”进行作业。经过9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他们在导弹吊装前将精确的测量结果报送到演习指挥部,演习如期进行。
“图上差之毫厘,现地谬以千里。”于从新经常告诉班里的战友:“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数据点,都有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再苦再累也要测量准确!”
一次,于从新带组赴青藏高原腹地执行测量任务。他们负责的100多个测量点位,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头痛、恶心、流鼻血等高原反应接踵而至。于从新却抢先背起最重的仪器,带头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晕倒了再起来,连续奋战4个多月,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
那年,在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执行某导弹靶心测量任务,由于点多人少,他独自负责一处测量点位。风沙肆虐,为保护仪器和测量结果,他经常被沙砾打得遍体鳞伤,坚持了7天7夜,终于获得翔实准确的数据。类似的情形,于从新已记不清遇到过多少次。
“一枝独秀不是春”。多年的测绘实践让于从新感到,只有整体过硬,才能更好地履行打赢使命。为此,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心得传授给大家,先后带出50多名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编写的10多本仪器操作手册成为部队业务学习的教材。
精兵礼赞
踏遍青山人未老,量天测地绘经纬。于从新,你穿行在崇山峻岭、丈量着祖国山河,把青春与忠诚写在苍茫大地,绘制了一处处精准的“打赢坐标”,也勾描了一幅幅精彩的“人生地图”。
《解放军报》(2014年6月2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