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一天晚上,勤务保障队的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指导员宋会平正在组织骨干召开班务会。
“指导员,这分队文化活动中心主任我是干不下去了,连着两周就没几个。”战士翟建超无奈的说。
缘何本该人声鼎沸的文化活动中心变得“门厅罗雀”、“无人问津”了呢?
据笔者了解,近几年,由于该大队营区面临搬迁,至今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到了周末节假日基层官兵的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有的战士还玩儿起了“三国杀”。
“再苦不能苦战士,其他基建项目可以缓一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官兵的日常文化生活条件一定要改善”,大队长杨西海在交班会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进一步丰富基层官兵的课余文化活动,前不久,他们从家底中拿出5万元,在原卫生所营房的基础上,建成了分队文化活动中心,为每个分队设置了棋牌室、游艺室、图书室、乐器室,并购置棋牌桌10台、乐器箱3个、图书2000册,配备安装政工网电脑16台。刚开始的几个周末,还有不少战士光顾,可好景不长,就无人光顾了。
本来是个好事,怎么到了战士那儿就没人买帐了?政委郑爱华听说后,立即组织分队召开了官兵交心通气会,并带着机关相关业务口的同志全程旁听。
“在那里打牌、下棋说不敢大声说,喊不敢大声喊,玩儿着真叫一个憋屈,还不如在队里呆着呢?”四级军士长罗百东首先第一个发了言。
“机关三全检查人员和队干部轮番轰炸,过来检查活动秩序和卫生情况,哪儿还有心思玩儿呀!”上等兵薛飞鹏撇着嘴说。
战士们的肺腑之言让郑政委和在场的机关干部听的是汗毛直立。了解完情况后,郑政委当即决定:把所有的文化器材都发到各班,由班里自主管理。随后,又组织机关干部召开了作风专题整顿会,会上,郑政委以此件事情为例,向大家罗列了工作中形式主义的种种弊端,并语重心长地说:“基层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它关系到每名官兵的切身利益。那种搞花架子、载盆景,只一味追求好看、不重实效的做法坚决要不得。为基层办实事,关键是要把实事办到官兵心坎上,只有尊重官兵意愿,设身处地为官兵着想,官兵才能为单位建设不遗余力。机关只有紧盯基层官兵的心理‘晴雨表’,才能做到知兵情、懂兵心、解兵困。”
近期,该大队还结合机关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官兵中广泛组织了“党委机关改什么、分队官兵盼什么”大讨论。活动中,他们要求每名机关干部要围绕“八面镜子”查问题,对照“四风”找差距,反思工作指导上看表面、重形式的问题,加大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力度,把“基层满意不满意、战士高兴不高兴”作为办事的标准。
只有爱兵之所爱,才能想兵之所想;只有想基层之所想,才能办基层之所需。杨大队长向笔者介绍说,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他们果断叫停了机关工作中8个形式主义的做法,为基层解决了伙食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士官家属来队住房难、洗热水澡难等14个问题,官兵们立足岗位献身强军实践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机关上门服务,基层喜笑颜开。近两天,笔者又来到了勤务保障队,战士小周笑着凑到笔者身边说:“现在文化器材放在班里,课余时间大家还能学学乐器,上网冲冲浪,现在队里还利用上政工网的电脑成立了图片处理和网页制作学习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