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笋借春风争作竹。该团技术干部从吴海龙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前途,打消了技术干部“出路窄、位子少、难作为”的顾虑,工作干劲十足。
谈起自己的经历,吴海龙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完全得益于团里超前的人才培养战略。”
近年来,该团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加快指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步伐。该团每年腾出不少于30%的岗位用于指技互换;每逢装备集中检修、重点课题攻关都安排指挥军官跟训;组织技术干部走上演兵场学军事练指挥;安排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干部到指挥岗位代职锻炼;采取结帮学对子、到指挥院校深造等方式,为技术干部补上指挥素质的“短板”。
培养指技合一型人才,考评标准要有“硬杠杠”。该团把指挥素质和技术素质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双重条件,制订出台《指技复合型人才考评机制》,为每名技术干部建立业绩档案,把平时表现、重大演训任务与活动以及研究成果计入考核内容,使各级干部了解指挥装备、掌握主战装备、熟悉保障装备的要求。前不久野外机动演练中,该团技术干部全部深入一线,既充当技术保障人员又担当指挥员,排除各种技术故障10多起,接替各级指挥员实施指挥未出现任何差错。
如今,“工程师指挥员”方阵正在该团崛起——20多名营连主官人人都是技术能手,个个都有作战训练攻关课题;90%的专业技术干部掌握两门以上的专业技能,具备相应的指挥素养。
去年,团侦察股股长岗位空缺,修理所助工何玉林尽管资历学历没有优势,却是全团上下公认的“雷达通”,革新成果多次获科技进步奖。该团党委经过全面考核衡量,何玉林凭着过硬素质就任该职。
(《解放军报》2014年10月5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