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正文

数字连史馆:连队历史,我们共同书写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濮照 班景辉 彭杰责任编辑:遥远2015-01-30 03:30

连队历史,我们共同书写

——探寻广州军区“红一团”数字连史馆的魅力之源

■本报记者 濮 照 通讯员 班景辉 彭 杰

连史馆缘何由冷清变热闹

入伍教育、授枪授衔、重温传统、入党宣誓、退伍告别……在广州军区“红一团”的“狼牙山五壮士连”,每年党支部在连史馆开展的活动多达十几次。除此之外,平时却鲜见战士们自发走进连史馆。

连史馆被“冷落”,原因何在?战士们众说纷纭:“连史馆里记载的革命传统故事比较简略,而且像五壮士的故事,上学时就知道,其它的一些嘛,指导员在课堂上也不知讲了多少遍了。”“感觉连史馆就在身边,随时可以去,就不着急去学习了,可直到快退伍了都没有去仔细看一看。”“连史馆里记载的都是老前辈的业绩,这些年特别是现在的情况记载得不多,也很少更新,入伍时看一遍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红一团”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每个连队都有着辉煌的战史,现实中也每天都发生着不平凡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连”连史馆的际遇,在其他连队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捧着美玉却不知道是宝,这怎么行?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红色资源,该团下决心将各连连史馆搬到了局域网上。

“狼牙山五壮士连”数字连史馆开通不到半年,主页访问记录已经过万,平均每天被浏览55次,留言累计400余条。同样是连史,放在网上和屋里,缘何差别这么大?

点开数字连史馆系统,狼牙山的战斗混着枪声、厮杀声缓缓展开。从电视纪录片到电影片段,从老兵回忆视频到各种文字、图片资料,网上连史馆的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冲击力。然而,全媒体展陈还不是官兵们举双手欢迎的全部原因。

“上网浏览时,习惯到数字连史馆里转转,看看谁又被写进连史了。”列兵王鹏特别强调了“习惯”二字。聊天中,这名入伍不到半年的新战士,能随口说出连队的10多个历史故事,对身边战友的模范事迹也是了如指掌。

“这些新时代的新战士,入伍前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习惯’在他们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走进军营后,他们需要改变什么,部队需要改变什么,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道思考题。”该团政治处主任陈子松说,开发数字连史馆在技术上早已不是难题,难的是怎么样让数字连史馆常去常新,让现在的战士们既学习了传统,又发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在互动中获得了“存在感”和“归属感”。

基于这样的考虑,该团在打造各连数字连史馆时,没有满足于把一个放大版的连史馆数字化后搁在网上,而是转变观念,注意把现在的、身边的典型模范事例收录其中,一个名为“薪火相传——我的历史我来写”的数字连史馆系统应运而生。

数字连史馆连接过去与现在

记者发现,在数字连史馆里,各连官兵每人都有自己的专属页面,由本连数字连史管理员配合官兵本人维护管理,融合了官兵个人信息、现实表现、自我评价、连队鉴定、战友寄语等多个元素,全方位地记录了连队每名官兵从兵之初开始的学习、训练和工作情况。

换言之,数字连史不但承载着连队过去的光辉岁月,也记录着现在每一名官兵的军旅印迹。这一改变,让战士的心理悄然发生了变化。班长黄小虎是连队的训练尖子,屡次在上级比武中摘金夺银,是一个“拿奖拿到没感觉”的“老先进”。可是,去年年底他在全团比武中勇夺第一的荣誉被写入数字连史后,黄小虎却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咱老黄也能在连队历史上留下一笔,就是退伍回家,过些年也能带着儿子来看看他爹有多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