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陆军>>兰州军区>>正文

宁夏军区某给水团高级工程师群体的内心世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莫福春 路波波 何伟责任编辑:刘航2015-01-30 03:21

愿将此生化清泉

——走进宁夏军区某给水团高级工程师群体的内心世界

■莫福春 路波波 何 伟

欢声笑语背后,高工们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本报特约记者 徐殿闯 

核心提示:

每年早春,冰雪还未消融,他们就顶着刺骨的寒风出征,挺进戈壁沙漠、雪山高原、边远旱区。每年初冬,雪花纷纷飘落,他们才完成年度任务,裹挟着风霜返回营区。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奔波在找水打井的路上。

转眼30多年过去,当年意气风发的帅小伙成了如今双鬓染霜的“尕老汉”,而刀刻斧凿般的皱纹,则见证了他们转战20多个省区为基层部队和群众找水打井1300多眼的辉煌战绩。

这群有着“找水神工”美誉的军人,就是宁夏军区某给水团的杜文臣、路宝玉、穆真明、江华根等高级工程师。

执着如水:不入东海誓不还

2011年2月,给水团技术室接到命令:尽快对新疆和阿里高原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探测,为远赴边防一线找水打井做准备。

接到命令,路宝玉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当时,给水调查全靠一个点位一个点位跑。一次,路宝玉带领战士在乌兰布和沙漠勘察,突遇沙暴袭击迷了路。水尽粮绝之后,他们将勘探资料用油布包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幸运的是,3天后,牧民们发现了这支奄奄一息的小分队。

搞清西北全境给水条件是所有高工的梦想,哪怕困难重重,哪怕九死一生,这个梦想也从未中断。为了圆梦,李树棠4次放弃调到大机关、在更高领导岗位工作的机会;为了圆梦,2名高工永远地倒在了沙海之中,7名高工留下了终身残疾……

他们用脚底板丈量了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四大沙漠”,跑遍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岔岔。著名地质学家周幕林评价他们:“为西北地区气候地层的划分树立了第一块里程碑!”

“现在资料更丰富,技术更成熟,我们一定要啃下雪域高原这块硬骨头!”任务协调会上,路宝玉代表高工群体立下军令状。

2011年4月,江华根带队上了阿里,经过调查取样、梳理总结,形成水文调查初测报告。当年底,总工程师穆真明抱着一大摞资料走进了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看着这位年近六旬却毅然向生命禁区发起挑战的老兵,遥感中心领导深为感动。他们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完成20多幅任务急需的水文地质遥感数据图解译工作。

遥感图到手,剩下的就是复杂而艰巨的实地探测。高工们兵分多路,在茫茫雪域高原自主编绘给水条件图。

胸中的使命,是最温暖的炉火。在天文点边防连附近勘察时,物探仪器难耐零下20多度的低温,江华根把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盖在设备上,坚持测绘了两个多小时。肩上的责任,是最强大的力量。在对某边防线进行水文测绘时,车辆陷在了沼泽地里,穆真明坚持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徒步测绘。

2014年,阿里高原边防一线水文地质情况基本明确,高工们欣喜之余不忘自省:“西北地区水文地质方面还有不少盲区,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