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炮与导弹相结合可应对闪电进攻、饱和式攻击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侯国荣 相双喜 朱江伟责任编辑:张硕
2016-05-01 03:10

构建“四网一体”预侦体系

雷达警戒网、导弹搜索雷达网、炮瞄雷达网、阵地观察网……由远及近“四网一体”互联互通,一点发现,全网皆知。记者在该防空旅模拟训练中心的三维态势图上看到,“敌”3个批次的8架战机从起飞到被摧毁,始终在我侦察预警体系全程监视下。该旅领导介绍说,依托信息系统,使“各自为战”的侦察系统“攥指成拳”,成为疏而不漏的一体化预警“天网”,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现代作战‘发现即摧毁’的特点,对防空部队侦察预警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正在现场组织训练的作训科科长于剑峰告诉记者,以往,旅里侦察预警装备存在系统不兼容、接口不配套、数据难共享的问题。随着信息化作战手段的不断丰富,各种新装备陆续配发部队,新老同堂、各自为战的现状日益凸显,侦察预警难、情报共享难、信息传输难成为制约防空兵作战能力提升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旅以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为抓手,与院校联手建立合作机制,采取嵌入、移植、联网等方法,打通各型雷达和火力单元的信息流转和情报共享“壁垒”,借助信息系统构建起“高、中、低搭配,远、中、近衔接”的“四网一体”侦察预警体系,实现了侦察预警一网联通、实时掌控,空情信息实时流转、全程共享,提高了侦察预警力量快速获取、融合、处理和分发情报信息的能力。 

打通精确协同“神经链路”

这是一次让该旅导弹营官兵记忆犹新的败仗—— 

2013年9月,该旅抽调导弹营、高炮营组成防空分群参加上级组织的对抗演习。

“不好,阵地暴露!”火力对抗刚开始,导弹营配置在前方的一个火力单元就被“敌”机炸成一片火海。还没亮剑,先尝败绩。懊恼之际,营里立即组织转移阵地,不曾想,一架“敌”机超低空突袭,正在转移的导弹车队紧急呼救高炮力量予以支援,但为时已晚。 

很快,导演部传来评估报告:一营阵地防卫警戒和伴随火力掩护不够严密,高炮与导弹防空“貌合神离”,让“敌”机有机可乘,接连突袭成功。 

战场惨败,究竟谁之过?战后复盘,该旅从上至下组织反思查摆,发现类似新老防空力量协同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指挥中转环节繁琐,协调关系不顺畅;防卫警戒联动不够,高炮分队未派出观察哨…… 

“未来体系防空作战,战机就在毫秒之间,打通精确协同的‘神经链路’,才能赢得作战先机!”该旅领导介绍说,着眼“精简、高效、合成”的原则,他们将旅、营、连三级指挥所全部进车入舱,依托防空兵模拟训练系统和野战局域网,构建起集“侦、控、打、防、保”于一体的区域防空体系,使各作战要素、作战单元有机联为一体,新老武器平台在统一调度下实施火力打击,实现了空情信息实时共享、作战指挥一网链通,指挥效率倍增。

训战一致锻造“火力铁拳”

“导弹和火炮各有优长,取长补短才能实现1+1>2的效果。”谈及这一点,带领导弹营参加过多次演习的该旅政委郭永辉感触颇深。一次演习,第一回合陆空火力对抗刚结束,“敌”机便发动第二波次的闪电进攻,企图发挥饱和式攻击优势,一举摧毁防空群阵地。 

与此同时,防空群指挥员针锋相对,借助火炮分队密集的火力掩护,组织导弹防空群快打快撤,并根据“敌”机威胁程度、高度、速度、距离等情况,对同时进袭的多架“敌”机进行火力区分,一时间导弹火炮纷纷在动中重拳出击,彻底歼灭了来犯之敌。 

未来的仗怎么打,现在兵就怎么练。该旅遵循“战时和谁一起打,平时和谁一起练”的原则,紧盯现代防空、反导武器作战能力,围绕弹炮混编的战场配置、指挥协同、火力协同、战法训法等重难点问题,借助模拟演练和实兵对抗逐项攻关研究,通过常态联战联训提升联合作战能力。

险难课目训练成为常态。在前不久的一次实兵对抗演练中,该旅弹炮混编组建的“红军”防空群与空军某部组成的“蓝军”多次交手,临机处置各种空情42组,先后13次转移防空阵地,联合截击、主动抗击、游动狙击等一批新战法得到实战检验。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01日 0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