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学院毕业综合战术演习,学员身份换了好几个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任书营 吴继宏 赵春锋责任编辑:张硕
2016-06-26 05:01

联合素养,从“预实践”练就

——直击装甲兵学院“铁骑-2016A”毕业综合战术演习

■任书营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继宏 通讯员 赵春锋

坦克、步战车、无人侦察机等10余种武器装备悉数登场;远程投送、战场机动、信火突击、通道攻防、引导打击、信息对抗等数十个课目相继展开……5月下旬,装甲兵学院“铁骑-2016A”毕业综合战术演习在皖北某演习场激战正酣。

“如今,一个装甲旅作战不仅涉及特战、陆航、电抗等新型作战力量,而且还有其他军种及战略支援力量。军事演习是战争的预实践,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高强度实践的方式,培养学员的联合素养。”现场指挥演习的该院领导说。

为提高学员联合素养,演习筹划可谓用心良苦。该院先后10余次召集教学骨干力量集中研究,组织专家名师、军兵种部队指挥员、参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计献策,紧紧围绕使命课题设定课目,立足部队实战需求设置内容,着眼学员培养目标组织考评。

该院代职教官、现职干部学员大多是旅团部队的领导,都有参与重大演训活动的经历和联合组训的经验。该院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放手让他们参与演习的设计、导调、裁判等。来自空军某部的代职教官杨辉感慨地说,演习筹划的精细程度,与过去自己参与过的三军联合演习相差无几。

“演习就要真刀真枪对抗,不能新瓶装老酒,仅停留在方案升级上。”演习指挥员介绍说,此次演习参演官兵涵盖13个专业、10个学员队,共1500多人,仅动用的装甲装备多达160多台,出动装备车辆1700余台次。

复杂电磁环境构设难,该院利用装备自扰互扰特性模拟,并邀请电子工程学院专家携带最新干扰设备助阵;对抗训练缺“对手”,他们采用“融合编组、整体联动”的演练模式,团级指挥、营级指挥、参谋业务和生长干部学员融合编组,互为对手较量;实战环境难模拟,他们就把学员拉到陌生地域,加大实装实打实爆力度,使演习最大限度向实战贴近……

笔者在演习现场看到,合同战术教研室孟宪海主任牵头研发的兵棋推演系统现身中军帐,该系统融入诸军种作战要素,大大增强了演练的联合对抗特征;司令部工作教研室姚超主任总结研究的新型作战力量运用、实战化对抗训练等鲜活成果搬进演兵场,让参演官兵感受到战场气息。

“联合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反复摔打磨练。”全程观摩演习,笔者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导演部逼着学员在险局中想对策、在危局中找办法、在困局中求突破。

战斗进入白热化,编组十连一路势如破竹,突遭敌通道坚固工事。“步兵、工兵在坦克火力掩护下前出爆破。”连长韦修财果断下达指令。导演组突然叫停:敌目标位置高、角度大、爆破难,为什么不呼叫空中力量实施火力突击?“未来战争,联合制胜,单兵突击,岂能不败。”演习执行导演张克树的话掷地有声。

演习中,导演组将不同专业学员打乱建制,将各个专业学员混合编组,使他们个个走上指挥岗位,人人进入实战角色;运用千分制检验评估,将演与研、训与考、比与评相结合,集体评定裁判打分。

战术在变,角色也在变。机动集结阶段,中培学员、东部战区陆军某装甲旅副参谋长余建坤担任“红军”参谋长;组织战斗阶段,导演部把他“升”为旅长;兵棋推演阶段,他的角色又转换为“蓝军”营长。一场演习下来,他的身份换了好几个,指挥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

“联合素养不可能靠一次演习练就,必须在教与学、研与练、训与考的实践中加钢淬火。”演习总导演、该院训练部部长刘忠民说,“未来战场,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只有从源头着手,从‘官之初’开始,一招一式、一步一动,把‘联合基因’植入学员头脑,提高联合素养,才能为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输送优秀人才。”

硝烟未散,该院就紧锣密鼓地进行复盘总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组训方式、考试考核等要素向联合作战聚焦。

(《解放军报》2016年06月26日 07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