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2名参过战的编余“老干部”为何还坚守讲台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胜根 李熙 欧阳治民责任编辑:高飞
2016-12-03 02:13

战场不惧死,得失何所惜。尽管单位级别一降再降,自己成为编余干部,但干劲丝毫不减。南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

12名参战老教员三尺讲台守初心

■陈胜根 李 熙 本报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

进攻方向、兵力配置、火力协同、穿插路线……设计指挥作业考核题目时,30年前身处边疆战场的血火经历,在何守平脑海中一幕幕闪过。

12月初,南部战区陆军组织机关年终军事考核,何守平又一次担任考官。虽是编余教员,但他仍像当年在战场上一样保持战斗的姿态,想定作业、态势研判、情况处置、作战文书拟制,事事雷厉风行、精益求精。

何守平生于1964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边境作战中,他作为尖刀排排长,带领战士闯雷区、破封锁、过火线,九死一生完成拔点作战任务,被破格提拔为连长。

1990年8月,何守平被选调到原桂林陆军学院任教。1992年,原桂林陆军学院由正军级降为正师级。2005年,学院又改为副师级综合训练基地,时任学院司令部工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的何守平,一下子成为编余干部。

工作平台变小了、发展空间变窄了,再无评上教授职称的可能了。但何守平干劲丝毫不减,备课上课、演训导考、课题研究,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基地今年转隶至南部战区陆军后,何守平和同事一起,紧跟转型发展要求,为建设部队战斗力“孵化器”“磨刀石”默默奉献,甘当改革“铺路石”。

“干了15年的副教授,去不掉一个‘副’字,你这样拼命图什么?”面对同学朋友的疑惑,何守平沉默良久,答:“想想当年牺牲的战友,我今天还活着,而且还穿着这身军装,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

牺牲奉献,何止在战场。记者了解到,像何守平这样参过战、在调整改革中成为编余干部的老教员,在南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有12名。

12名老兵中,年龄最大的近60岁,最小的51岁,4人立过战功。尽管部队级别一降再降,“教授梦”“将军梦”再无可能实现,他们依然耕耘三尺讲台、奉献才智。

原桂林陆军学院教研部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欧新民,1979年参战后调入学院任教,成长为全军优秀教员、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调整改革中,驻地高校多次找到基地领导和欧新民本人,许以欧新民学科带头人、教授职称和高薪承诺,动员他脱下军装。

欧新民当了20年副教授,基地又没了副高职以上职称,还有底气留人吗?基地领导不舍,却也无奈:尊重个人选择。欧新民说:“我要继续穿军装!”

无论怎么改,战士本色永不改。这些年来,12名参战老教员心无旁骛干工作,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完成6项全国性军事学重点课题、18项全军性课题和30多项其他重点课题攻关项目,主编60多套全军性教材……

“我们基地的这些教员,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活教材’!”该基地司令员颜平感慨万千地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