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是"点赞之交"!陆空联演实现"百枪合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张硕
2017-02-03 02:09

延伸阅读

演习场上再没有“客人”

■红方指挥员、某旅旅长 陆学美

联演联训中的不实之风,可以说是“过街老鼠”,人人都喊打、年年也都打,但就是打不死。

为什么打不死?一个重要原因,是参加联演联训的不是“自己人”就是“客人”,很难动真格。

过去,军区与陆军合一,以“老大哥”身份牵头组织联演联训,“自导自演、自训自评”的模式下,“裁判”都是自己人,难免会有“运动员”说情,“裁判”也难免睁只眼闭只眼,存在打“人情分”现象。

对“自己人”打假难,对“客人”打假则更难。来参演的空军都是“请来的客人”,他们能“友情参演”已经很给面子,你能说什么不是?即使存在表演式飞行、只飞不打或以少代多等不符合实战的现象,也得“表扬加感谢”。

问题在哪里?体制。

军区体制下,训练监察工作由训练部门兼管,没有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负责。联演联训中,训练部门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抓监察?再说也不可能监察自己和“客人”。

这次联演,战区训练监察组进驻导演部、指挥所、红蓝双方部队,一进场就向我们发公开信,明确监督对象、监察重点、举报电话。

监察人员全程盯着你,我们哪能念稿子、背台词?空军也坚持实飞实打,让我们看到了新气象。导演部还埋设1600余颗模拟地雷、拉设2.9万米铁丝网、设置1350个钢筋水泥三角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际战场环境,倒逼着演习向“真、难、严、实”要求更加贴近。

此外,联演的导调、评估、裁决人员都来自训练机构、军事院校,与我们红方蓝方没有隶属关系,战区陆军纪委也铁腕查纠问题。铁腕之下,不实演风训风很难再有立锥之地、藏身之所。

(江平骥、记者 马飞整理)

亲历者说

与飞行员对话可不容易

■空中火力引导组成员、第14集团军某旅装步十一连下士 刘 宇

以前,领导一对我们讲联合作战,我就觉得有些多余。我们战士只要跑得快、打得准就行了,联与不联和我们有多少关系?

可是,今年参加陆空联演,让我对“联”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空中火力引导组成员,我和天上的飞行员对上了话,告诉他们打什么、打哪里、怎么打。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就说电台操作吧,我以前只要掌握两种电台就行,现在要和空军实现“语音通”,得另外掌握对空协同电台等三四种新型电台,还要会操作北斗手持机、数字侦察仪等装备。

军事地形学这门本领,过去和我们通信兵关系不大,而现在我们要引导空中火力,必须现地定位坐标、描述相对位置,涉及很多军事地形学的知识和技能,要学的东西很多。

此外,我们还得进行侦察和反侦察训练。你要当好战机的“眼睛”、航弹的“引路人”,就必须穿插渗透到敌前沿,不知道怎么隐蔽伪装、侦察敌情,哪能行?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们还要学气象知识。按照空军作战的要求,我们引导战机时,需要通报目标区域的云量、云底高度、风速风向和能见度等信息,这些气象名词、测算方法也是蛮复杂的。

最重要的是,联合作战要求我们普通一兵的思维观念必须变一变了。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向指挥所呼叫“向我开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果在联合作战中再次遇到王成的情况,你还会对着电台喊“向我开炮”吗?

我至少有另一个选择:报告目标数据,呼唤空中火力支援,精确打击包围我的敌人。毕竟时代不同了,战争形态变了,我们的一枪一炮都因“联”而变,一兵一卒也得为“联”而谋啊!

(张洪瑜、特约记者 欧阳治民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