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军营意见箱里为何收不到意见?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马飞 欧阳治民 黄裔责任编辑:张硕
2017-02-10 04:07

让官兵说话,天不会塌下来

第14集团军某旅机关干部和营连民主监督员共同开箱收集意见。李松

一边是“没有意见的意见箱”,一边是频频出现的“越级意见”,这让该部领导愁眉紧锁。

“让官兵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他们针对基层民主氛围不浓、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探索完善“有话敢讲、有话愿讲、有话会讲、有话有地方讲、讲了必有回应”的做法和机制,让意见箱开始热闹起来。

干部“双考”,战士当考官,是很多部队的通行做法。和其他部队不同的是,“五有”的推行让该旅的战士考官多了几分威严。

有一年,警侦连一名下士监考营以下干部武装越野考核,发现有名机关干部找人“代跑”。当天,机关的意见箱就收到这名战士的意见信。干部科长吕维春查实后,当即建议取消这名干部的考核成绩,延缓其调职。

这样得罪人的事,一名基层战士为什么敢讲愿做?旅党委公开承诺对建言者“不揪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板子”,完善了保护机制和技术手段,让官兵挺得直腰杆、放得下顾虑。

要让战士敢讲愿讲,说到底是要“讲了管用”。

该旅从前身部队传承发扬的“民主意见承办责任制”,对意见的收集、处理、落实、反馈进行了翔尽规范:意见箱由纪检干事专管,每周开箱有两人在场,意见呈纪委书记、主官阅后,交责任部门调查处理,每周一交班报告调查情况、承办责任人、办理情况;每周电影晚会公开答复处理情况,每月由纪委书记讲评意见办理情况,让战士们的意见“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

一次,战士吴林芳通过意见箱向机关反映,军人服务社的碳素笔比外面贵了5毛钱。“5毛钱”的事儿看似不大,却引发了一次针对军人服务社商品价格和质量的专项调查整治,所有商品全部按照市场批发价定价,并随时接受战士监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