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威武,蓝盔行动守护和平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逸达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05 11:26

南苏丹持续不断的战火,已经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炮火不仅使当地生灵涂炭,执行和平使命的联合国维和人员也时刻面临生命威胁。但一支来自中国的维和部队却顶着炮火来到这里。与此前的工程、运输、医疗及警察维和分队不同,这批部队是我国应联合国邀请派出的首支步兵营。

记者去探访时,见所有官兵都身着全套精锐装备接受联合国官员的检阅,一张张青春威武的面孔,展现着中国军人的坚毅。当全国人民在享受国庆假期时,步兵营的小伙子们却长途机动近400公里,前往南苏丹西赤道州执行任务。

步兵营进驻临时行动基地后的一天凌晨,营地外突然交火声四起,反政府武装向周边一处政府军营地发动猛攻,战火迅速延伸至距离基地仅一墙之隔的地方。战士们依托工事和装甲车迅速展开防御,同时通过喊话器向武装人员表明身份,实施警告。按照维和“哈马舍尔德三原则”,维和部队除非受到直接攻击,否则不能打响第一枪。大家攥紧已上膛的步枪,随时准备战斗。在我步兵营的震慑下,交火双方终于停止了战斗。小战士廖涛事后回忆说,这是他当兵以来第一次距离真实战斗这么近。

南苏丹首都朱巴虽不是主战场,但从随处可见的持枪军警,街口路障和重要机关门前的坦克上也能嗅出紧张气氛。除战火阴影,当地治安也很糟糕。“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枪,”一位在当地的中国商人告诉记者,“就在朱巴及周边,因部落冲突和财产纠纷引发枪战很常见,抢劫更是家常便饭,我们晚上都不敢出门。”在朱巴教学医院工作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则告诉记者,在此工作期间,施行外科手术时经常遇到枪伤伤员,“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在朱巴市区执行武装巡逻也不轻松。南苏丹基础设施落后,首都也没有几条像样公路,泥泞土路崎岖不平,车辆行驶异常颠簸。而战士们每天都要在这样的道路上执行任务。巡逻过程中,甚至还有些当地民众误以为维和部队是“占领军”,曾有人用石块袭击巡逻车队。维和任务,背后的危险和委屈,官兵们每天都在默默承受。

频繁战乱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加之霍乱疫情暴发,维和步兵营周围居民出现饮水困难、物资紧缺等难题。接到当地平民用水紧急请求后,我维和步兵营在自身用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抽调专门力量,第一时间将生活用水送到营区附近两个村落100余户平民家中。送水现场,莫塔村村长杜鲁布拉激动地说:“我们发出援助请求不到半天,中国维和部队就为我们送来了干净的饮用水,非常感谢他们,这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军人的友好和热情,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真正为和平事业而来。”

这些战士都是中国维和军人,但他们也是丈夫、父亲和儿子,在国家使命的荣誉背后,也有对家庭的不舍和亏欠。军士长韩兴,结婚7年,5次参加维和,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半年。炊事班长张良红的父亲肝癌手术,却不让他知道消息,怕影响他工作。在朱巴维和的李其林,在执勤点上盼来了儿子顺利降生的喜讯,看妻小的照片成为一天中最大的快乐。

而首次出国执行任务的女兵,更让人感受到战士们的真情一面。女兵班班长王珮作风干练:“派遣女兵不是作秀,我们肩负着保护任务区妇女儿童的特殊职责。”一位战士悄悄告诉记者,王珮的男友也在南苏丹维和,但却在300公里之外的瓦乌地区,两人只能进行特殊的“异地恋”。王珮每天都会叠一只纸鹤,寄托自己对男友的思念,也作为两人这段特殊岁月的美好见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