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探寻红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笑语 洪治 王戈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5-18 06:09:52

红土地上的“精神密码”

■解放军报记者 张笑语 洪 治 王 戈

江西,一片红色热土。

南昌,一座英雄之城。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井冈山,党创建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在瑞金,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

习主席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暮春时节,记者深入采访,探寻这片红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站在茨坪北山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记者被一组数字震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2年零4个月,红军牺牲4.8万余人,平均每天倒下56人,仅有15744人留下姓名,被镌刻在陵园纪念堂的烈士英名墙上。

2016年春节前夕,习主席在井冈山考察时,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陈列室和忠魂堂,习主席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

近年来,驻赣部队牢记习主席嘱托,依托江西厚重的革命历史,坚持军地联合挖掘、体系设计,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对官兵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探索出“烈士陵园明宗旨、三湾村里话军魂、八角楼前强信念、挑粮小道悟艰辛”等现地教学模式,深化党史军史学习教育效果。很多官兵表示,这样的教育接地气、抵人心,能切身体悟到信仰的力量、使命的感召。

采访期间,记者亲历了陆军步兵学院的一场现地教学。

于都河畔,天朗气清,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前,学员们整齐列队,聆听现场授课。陆军步兵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郑红军向记者介绍,这几年,学院深挖红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让学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汲取红色精神养料。

2019年5月20日,习主席在此激励大家:“当年革命十分艰难,也可能不成功,但人们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就一定会前赴后继,哪怕当时不成功,将来也必然成功!这个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有,要把这个火烧得旺旺的。”

烧旺理想信念之火,照亮初心的方向。无论是扶贫帮困、抢险救灾还是抗击疫情,驻赣部队都坚决听党指挥,越是艰险越向前。

去年2月,江西省军区向驻赣部队发出为湖北献血倡议。短短几天时间,就有1600余名官兵踊跃报名,献血量达377100毫升。

去年夏天,江西防汛形势严峻。驻地官兵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加固堤坝、封堵管涌、处置隐患,哪里最危险就冲锋在哪里,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老区群众说,他们就像当年的“红军工作队”。

“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赣州军分区政委陈李忠说出了官兵的心声,他表示,要坚持用革命精神铸魂育人,传承好红色基因,不管时代怎么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不能变。历史如此,今天也如此。

从英雄的红土地出发,一颗颗年轻的心永远炽烈如火

从南昌到瑞金,从井冈山到于都,在江西每一处红色旧址,都流传着动人的英雄故事。许多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年轻。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牺牲时22岁,红十一师师长张子清牺牲时28岁,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牺牲时25岁……

“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他们也是我们的同龄人。”这是陆军步兵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的一幕。今年即将毕业的学员,正与戍守在祖国边关的毕业学员视频连线,追思昨天的英雄,畅谈今天的选择。

吴景伟是该学院2019年毕业学员。那年夏天,习主席视察学院时,吴景伟作为学员队训练骨干,示范汇报了障碍训练情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吴景伟无比自豪:“习主席勉励我们说,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一茬茬、一代代合格的红军传人。”那次汇报后不久,他以全优成绩毕业,主动要求到北疆边陲阿尔山卫国戍边,用实际行动续写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华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尽管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陆军步兵学院不少学员已经向组织递交了赴边疆工作申请书,有的还连续递交了几次。

英雄精神,历久弥新,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这片红土地上,记者被眼前这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感动着。

采访中,记者偶遇正在巡逻执勤的武警江西总队井冈山中队官兵,这些挺拔帅气的年轻官兵总能吸引大批参观者瞩目。一位游客感慨地说:“无论在哪儿,只要看到这些站如松、行如风的子弟兵就感到很安心。”

群众口中朴实无华的“安心”二字,是对人民子弟兵的最高褒奖。

“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战斗在英雄的土地上,这个中队牢记习主席嘱托,近年来圆满完成执勤处突、安保警卫、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30余次,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今年春季征兵中,江西省军区把在这片红土地上牺牲的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作为役前训练教育的活教材,在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事迹的感召下,江西省有850名新兵选择到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服役。

到艰苦地区去,到一线部队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英雄的土地出发,那一颗颗年轻的心炽烈如火!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9年5月,习主席在江西于都考察时,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幅“草鞋地图”前长久驻足。当年8万多红军战士在于都河畔集结出发,走上了爬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为了不让红军赤足征战,苏区百姓家家户户打草鞋送给战士们。

习主席叮嘱道:“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子弟兵的使命担当。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牢记习主席嘱托,这些年,江西军地携手在这片红土地上打响脱贫攻坚战。

过去,于都县澄江村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单一,部分村民长期生活贫困。2018年春节刚过,40余名火箭军工程兵即投入该村公路建设。短短半年,一条宽6.5米、装有太阳能路灯的沥青公路,把澄江村与319国道连在一起。不久,全村数十条通组路、通户路全部建成。

公路进村入户,产业落地安家。通过提供专项帮扶资金,火箭军机关帮助澄江村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让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底,澄江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73元,较4年前翻了5倍。

扶贫措施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

走进井冈山市坳里乡渡陂村,一栋客家风格的三层小楼房映入眼帘。这是东部战区出资援建的项目,楼内党建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会议室、图书室一应俱全。2016年,东部战区机关将渡陂村确定为定点帮扶对象,扶贫工作组一次次进村入户,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共谋对策,加大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扩建红色旅游文化设施,使渡陂村融入湘赣红色旅游圈。

记者看到,许多从三湾村开往井冈山的旅游大巴都在渡陂村停下。游客们走进渡陂村,不仅能参观红色旧址、聆听红色故事,还能体验红军生活。村民们的收入随着红色旅游升温而水涨船高。

近几年,一个个小村庄的致富故事,从江西革命老区传出。2020年4月26日,江西省2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江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当年为什么那么多穷苦人跟着红军走?就是因为相信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一心一意为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站在村里的“红军井”前,渡陂村党支部书记谢新发感慨道,“几十年过去,子弟兵的本色一点也没有变。”

记者手记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江西采访的日子里,时时处处都能听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今天,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我们仍面临着艰巨考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增强历史自觉,坚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成为像革命先烈那样百折不挠、终生不悔的马克思主义战士,赓续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