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
■赵 辉 郑昌兴
编者按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智能科技迅猛发展,引发军事领域的链式突破,使得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推动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化战争作为继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之后的新战争形态,是对力量体系、作战方式、战场空间等的全方位升级重塑。前瞻探析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对于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加速锻造智能化作战能力,进而夺取战略主动,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至关重要。
制智权成为战争制胜核心制权
回顾人类战争史,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战争争夺的焦点,物理空间的制权对于打赢机械化战争极为重要,信息化战争则更加依赖于信息优势,制信息权超越物理空间制权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核心制权。从中不难看出,科技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制权演变的历史轨迹。进入智能化战争时代,海量数据需要实时传输、获取和处理,有人平台、无人平台和集群作战平台需要更加智能自主,作战链路“OODA”需要高效快速闭合,这些都依赖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智能科技进行赋能,制智权将主导未来战争的胜负走向。
谋求战争制权优势始终是各国军事实践探索的不懈追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充分体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战场制权优势。当前,世界各国正强力推进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成立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发展重点。美国防部发布《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采用战略》、英国防部发布《国防人工智能战略》等,均着力打造智能化时代的强大军队。在未来,各国军队对智能优势的争夺将会持续进行且不断加力,推动制智权上升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制权。
人机融合成为作战力量基本形态
从作战力量发展态势看,无人作战力量成为主体是大势所趋。在战场上投入使用无人系统并不是简单地改变人类战斗方式,而是改变了参与战斗的最基本单元。当前,无人作战力量已经成为各国军队重点发展的对象。美军2023年8月宣布“复制器”计划,拟于18~24个月内部署数千套低成本、可消耗的无人自主系统;2025年4月,美国防部发布《陆军转型与采办改革》备忘录,计划为每个作战师配备约1000架无人机。俄军早期的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实现无人装备占比达到30%以上。英陆军2025年5月发布“20-40-40”战略条令,无人力量整体占比将达到80%。客观上来看,当前军事领域运用的无人装备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还离不开作战人员进行远程控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提升机器的自主性仍然是无人装备的发展重点和发展趋势,而机器自主性的提升又将反过来使无人装备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人机融合是实现人机优势互补和机器安全可控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人机融合是充分发挥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各自优长的必然选择。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看,机器具备了超越人类的计算、感知等优势,在数据处理、分类识别、即时分析等方面表现优秀,但人类仍然保持着态势认知、前瞻推理、指挥决策等优势,有效发挥人机各自优势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人机融合是确保机器智能安全可控的必然选择。机器性能再优异也不能超脱人类的控制,不能危害人类自身。人机融合能够实现机器宏观可控和微观自主,进而达到人类主导作战意图、机器处理作战细节的最佳状态。
无人智能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样式
当前,人工智能、无人自主等技术深度嵌入军事领域,推动作战样式不断升级重塑。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无人作战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但囿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其应用场景和作战功能较为单一。21世纪以来,无人作战功能不断拓展。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MQ-1“捕食者”无人机击杀基地组织头目;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使用20多种型号地面无人系统、无人潜航器实施侦察、扫雷、清障等。在最新局部战争中,无人作战被广泛应用于侦察监视、火力打击、末端引导、通信中继等作战任务,同时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成为重要形式,无人集群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作战人员正在悄然远离战场前线,无人作战已经成为现代作战的重要样式。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装备的智能化与自主性、人机融合程度将显著提升,同时人工智能提高指挥员决策的速度、质量和准确性,情报链、指控链、打击链、保障链实现高效链接,推动“观察—判断—决策—行动”闭环的秒级响应,促使无人作战向智能化更高程度发展,比如智能“蜂群”、“木马”渗透、分布自主等作战样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作战的形态和规则,无人智能作战将成为智能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
即时全维跨域成为时空争夺关键要求
时间和空间是战争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运行基础。智能化时代,战争的时空观将发生根本变化。首先,时间极度压缩。智能化战争真正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作战节奏显著加快。无人装备日趋自主化使人与装备进一步物理分离,使得发现即打击的时间不断被压缩;无人装备/有人装备智联化则进一步提升了战场感知和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能力,战场态势变化的时域切分更加细致精准,时隙越来越短、颗粒度越来越小,单位时间承载的作战内容和利用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其次,空间无限拓展。无人智能技术群的军事应用不断突破人类思维的逻辑极限、感官的生理极限和存在的物理极限,战场进一步向极地、深海、深空等延伸,战争对抗的疆域从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向认知空间拓展,形成物理域、信息域等作战域。再次,时空并行作用。智能化战争正在颠覆传统战场的时空关系,传统以时间换空间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战术恐难以奏效。在作战时间更加紧凑、作战空间更加拓展、作战手段更加丰富,时空关系更趋同步化、时空效应更趋一体化的情况下,“人类主导意图、机器实施作战”的人机协作方式或将成为最优解。智能辅助指控系统可根据打击目标特点和时敏特性,在空间分布的作战资源中聚优形成各种功能组合,并能临机动态调整,形成“多目标—多传感器—多射手”的多杀伤链并行打击模式,使作战对手空间上无处可躲,时间上来不及躲,时空要素共同效应被发挥到极致。
自学习可进化成为战斗力生成新模式
战斗力生成模式,是形成和提高战斗力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方法、途径和标准形式。机械化战争时代,战斗力生成主要依靠的是人、武器装备的加法效应;信息化战争时代,战斗力生成主要依靠的是人、武器装备和信息的乘法效应;智能化战争时代,战斗力生成主要依靠的是人、武器装备和智能的幂数效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正赋予作战体系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进化的能力。其中,算法是战斗力生成的“加速器”。智能化时代的战斗力基于算法加速生成。算法的先进程度,决定了智能化装备的“聪明”程度。算法能够驱动感知要素加速态势认知,能够通过数据融合加速分析判断,能够通过精算、细算、深算和深度推理等加速决策行动。数据是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通过算法对战斗力产生作用。数据的数量质量对战斗力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数据多则算法智能程度高,战斗力生成就更为高效。算力是战斗力生成的“催化剂”。以往战争形态,受技术发展限制,战争计算多是粗略概算,算力是战斗力生成中不显眼的配角。智能化战争时代,算力通过算法发挥作用,显著催化战斗力生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是基于算法的改进提升、大规模高质量数据供给、高性能算力支撑,展现出强大的自学习、可进化能力。这种能力向军事领域的迁移,必将对战斗力生成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以往只有生物有机体才具有的自学习、可进化的自然能力,将成为智能化作战体系的必备能力,并由此显著区别于信息化作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