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正文

领导凭感情参与、工作靠热情显示、效果由感觉评判不灵了

山西晋城:衡量党管武装有刚性指标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王军喜 特约通讯员酒磊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7-14 09:03

领导声音

厘清自己的政治责任

■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张九萍

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根据地还是敌占区,我党建立的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既是地方党政工作负责人,又是当地群众武装的指挥员;既忙于党务政务,又组织指挥群众武装打击敌人、支援我军作战。和平时期,各地党委书记兼任当地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各级政府首长兼任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对地方军事工作和国防动员工作承担着组织指挥和领导责任。这是党管武装工作赋予我们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为什么一些地方会出现“党管武装凭热情、经费保障看人情”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地方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和地方国动委主任,没有搞清自己的政治责任,总觉得武装工作是军事机关的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管武装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作为军事机关党委第一书记和地方国动委主任,必须牢固树立“抓好武装是本职、不抓武装是失职、抓不好武装是不称职”的观念,时刻谨记兴武强兵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不挂虚名、不失责任、不愧荣誉,确保党管武装工作落到实处。

和平时期确实有和平时期的特殊性,地方领导干部容易重经济、轻武装。因此,各级地方党委要加强党管武装的制度建设,用严格的、规范的制度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在武装工作上用实招、使实劲。坚持党管武装各项制度,要建立量化考评机制,定期对领导干部履行党管武装职责进行严格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如果这条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党政领导干部抓好人民武装工作的热情必然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