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沽炮台摆考场,渤海湾畔秋点兵。8月19日,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军事部所属塘沽、汉沽、大港人武部的多支应急分队,分别以抗洪抢险、森林灭火、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四大类课目为内容,展开应急能力检验性比武考核。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潮起潮落。大沽口炮台,见证着新区建设发展的沧海桑田,更见证着一代代滨海人扎实推进国防建设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以沉重历史为教材,筑牢强军兴军思想根基
9月3日,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200名身着迷彩服、胸戴大红花的青年正在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他们就是即将奔赴祖国座座军营的滨海新区应征新兵。
时针拨回到1900年。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由大沽口登陆入侵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悬挂于大沽口石头缝炮台上的铁钟也被西方列强掠走。这个铸有“海口大沽、国泰民安”铭文的古钟,最终也没能保佑清政府“国泰民安”。
2005年6月,漂泊海外百余年的大沽铁钟,几经辗转,终于回到大沽口炮台博物馆。此后的每年“八一”,驻区部队官兵都会来此参观,感悟历史明担当;每年寒冬酷暑,军事部都会在炮台附近开展大练兵活动。大沽铁钟就像一座警钟,在每名官兵的心头重重敲响,催促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践行强军目标。
为加强滨海地区军事斗争准备,适应行政区划调整,2011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滨海新区军事部正式组建。组建之初,军事部党委带领官兵在炮台回顾历史、在退役航母“基辅号”上筹建国防教育展厅,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修建民兵综合训练基地,让民兵训练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必须坚定践行强军目标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应急应战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滨海新区军事部政委赵玉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