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正文

以史为鉴,筑牢强军兴军思想根基

——天津市滨海新区军事部加速推进国防动员能力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兴东 靳宪彬 邢邦明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9-10 09:38

以着眼打赢为己任,锻造应急应战锋利铁拳

一声令下,抢险分队立即收拢人员、启封装备,空中应急分队迅速出击,水上救援分队驾驶运输船和冲锋舟进行人员抢救和重要物资转运……2012年7月,一场实兵实装军地联合防汛演习在滨海民兵综合训练基地举行,军地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所属空中应急救援分队、水上救援分队、新区防汛办3支抢险分队等参加了演习。

作为地处京东战略门户和北方经济中心的军事指挥机关,滨海新区军事部自成立之初,就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在比武考核、应急拉动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全面锤炼摔打部队。

在建好应急分队的基础上,他们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对辖区内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将军事部及各人武部应急力量、地方应急力量、现役部队机动支援力量进行统一整合、固化编组;与新区应急办、防汛办等部门联系,把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应急联动、综合保障等问题统一纳入,有效提升军地联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联合新区政府出台《应急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办法》,将应急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装备建设、物资供应等10余项硬性指标,纳入相关委办局和社区、街道综合考评体系,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使应急能力建设真正成为一种共识、一种责任。

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实现战场指挥快速通联

2011年5月,刚刚组建2个多月的滨海新区军事部召开了一次“诸葛亮会议”,邀请总部、北京军区、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多名专家教授,围绕军事部未来三年信息化建设构想和规划进行论证。与会的专家教授对军事部信息化建设发展给出了科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实践需求做支撑,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在规划上适应时代发展,增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在光纤铺设上进行备份,确保战时、急时稳定可靠;在基础规划上与地方做好衔接,相互调用数据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召开这次论证会,军事部理清了信息化建设思路,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启动“一线三片十七点”信息化网络建设,铺设200余公里海防光缆,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升级改造信息指挥中心,联通上至总部军区、下至街道委办局的通信链路,实现了全区民兵从整组训练到应急拉动的全过程信息背景支持。

他们还采取“网络聚合、系统整合、军民融合”的方法,建设“内外并用、优势互补、内外隔离”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对日常事务、官兵行为、部队行动等进行智能管理,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动员潜力效能转化

去年8月,由滨海新区军事部起草的《按照随时准备打仗的要求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应战能力建设》报告,正式通过滨海新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审议。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滨海新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三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度聚集于此,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也纷纷上马。滨海新区的发展,为国防动员提供新的有力支撑点。他们借助滨海新区的优势资源,积极破解国防动员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准发展“瓶颈”,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场建设升级改造、创新国防动员方法手段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该军事部部长王庭俊介绍说,他们积极协调地方把战场建设纳入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突出抓好城市防空指挥所、防空阵地、人防工程建设、重要战略目标防空设施的建设,提升新区战场建设整体水平;利用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建立完善作战指挥综合数据库,完成对国防工程、兵要地志、外军资料、作战指挥等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等数据库内容的采集录入、维护更新,为战时快速动员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滨海新区重大人才工程的不断实施,该区已先后建成5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中心、50多家企业研发中心和60多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专业技术人才多达50多万,与此同时,军事部依托天津石化、北疆电厂、国家超算中心等组建的专业应急分队已成为应急动员的拳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