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转兵地 军民情更浓
——湖南省怀化市聚焦强军目标做好双拥工作纪实
■周建新 陶海山 本报特约记者 周 仁
湖南怀化,“滇黔门户、全楚咽喉”,其地理位置独特,军事地位凸显,是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怀化市恭城书院召开“通道会议”,采纳毛泽东转兵西进贵州的意见,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成为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大转折。怀化,也以“好运转折城”而名扬中外。
历史把这座城市与中国革命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怀化军民紧紧围绕强国兴军之责,携手并进勇于创新,饱含真情谱写双拥新曲,连续六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营造浓厚拥军氛围——
政府抓主导,军民齐参与
1998年怀化撤地建市前,原县级怀化市已连续3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如何珍惜和保持这份荣誉?“政府抓主导,军民齐参与,开创拥军优属新模式,谱写智力拥军、科技拥军的新篇章!”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上,时任市委领导向全市党政军民吹响了强劲号角。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双拥不能靠协调,也不能靠感情,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法规机制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联合军分区和驻军单位,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决定》等规章制度,确立了“以发展带双拥、以双拥促发展”发展战略,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军分区和驻军单位先后印发《发扬优良传统,做好新时期拥政爱民工作》等宣传教育提纲,向官兵宣讲军民鱼水情,邀请驻地党政机关领导介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激发官兵爱民情怀。
营造双拥文化氛围。置身怀化全市,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双拥氛围:军事管理区、军事设施保护区等红色警戒标示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警醒的标识;“军属光荣”“军人之家”等拥军牌匾已成为全市人民最崇尚的光荣;永久性双拥大型宣传牌占据黄金广告位,成为最为吸引眼球的画面;村口、山间修缮一新、专人负责管理的烈士墓碑,早已刻入世人心中,成为瞻仰先烈的场所。全市主要媒体开辟的“军民共建新怀化”专栏、“双拥网站”和市县国防教育微信、微博公众平台,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打造特色亮点工程。在全市军警民中持续开展以保守军事秘密、保护军事设施,防间谍、防渗透、防破坏为主要内容的“两保三防”活动,得到国家安全部和总参谋部的高度肯定,被誉为“怀化模式”在全国推广。全市驻军部队与地方100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结成“双拥对子”,签订共建协议,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其事迹受到上级军地机关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