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洪水冲走挖沙船 民兵迅速出动救援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伍致健 唐海东责任编辑:杜汶纹2015-05-14 03:01

突破“老三样”,提高“含金量”

“多了不少新内容,训练难度也明显加大了!”宁远县民兵李金保曾两次被永州军分区评为训练标兵,但在今年4月下旬参加全市民兵教练员集训时,他还是感到有点吃不消。这次集训中,军事地形学训练新增了北斗系统操作,信息侦察训练用上了六翼遥控飞机,冲锋舟训练添加了故障排除内容。

队列、射击、盾牌操,是以往民兵训练的“老三样”。因为年年搞,不少参训民兵感到厌倦,训练时提不起兴趣。

只训“老三样”,关键时刻难免出洋相。去年7月,某人武部出动4艘冲锋舟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其中1艘冲锋舟的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民兵们“捣鼓”了半天,也没能修好,只得向厂家打电话求助。还有一次,某县发生山火,民兵应急分队成员赶到现场后,发现携带的灭火器材并不适合火情。“如果能先用遥控飞机侦察一下,把情况探明就好了!”大家纷纷感叹。

训练为何总是“老三样”?其实,人武机关也有一肚子“苦水”:缺装备、缺器材、缺教员、缺场地,直接制约着民兵训练。

但不管怎么说,要提高实战能力,训练必须突破“老三样”。今年,永州军分区筹集专项资金,新购了一批网络通信设备、模拟训练器材,并对作战指挥中心、市民兵训练基地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进入训练基地,民兵可进行信息侦察、通信保障、网络防护等专业训练。

同时,该军分区采取向上级申领、向地方征用、向企业租用等多种保障方式,满足新增课目训练需要。他们盘活资源,按专业、分区域把联训任务指定给有承训能力的区县人武部,对训练设施进行统一分配,并改造了森林防火、抗洪抢险、装备维修等专业训练基地。

为提高训练的“含金量”,这个军分区还充分利用现役部队、地方院校和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借装练兵、借炉做饭,开展挂钩帮带训练。今年4月,军分区与湖南科技学院、海军某场站、某化工厂等6个单位签署协议,在民兵专业训练方面开展资源共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