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士兵,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辉煌的战功。然而,他在保密工作中始终以“不求岗位显,但求有作为”为人生信条,赢得大家一致称赞。他,就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人武部保密员何云亮。
何云亮2000年开始担任桃山区人武部保密员,15年来,他始终把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的“螺丝钉精神”融入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保密精神”。
刚接手保密员工作时,正赶上军分区保密工作达标建设,摆在他面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将区人武部多年来的千余份永久性涉密文件资料全部录入电脑。面对这份“苦差事”,他没有叫苦,只认一个字—干!为了更快适应工作岗位,他找来《军队保密条例》《机关保密办公规定》等30多本书籍、报刊,如饥似渴“啃”了起来。对于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他做好标注,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撰写体会,2个月便记下了 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凭着这股“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他对所有保密规定烂熟于心,借阅何种资料,履行何种手续,借阅多长期限,都能做到“一口清”。
因为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桃山区人武部的保密工作井然有序、赞誉不断,2012年、2013 年、2014年区人武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小岗位大使命。“保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走上岗位那天起,他就经常告诫自己:“我的小岗位连着打赢的大使命。” 有一天下班刚回到家,他突然想起来,保密室的报警器没有启动,便冒雨返回保密室,打开了报警器才心安。在保密原则上,他更是一丝不苟,宁愿得罪人,也不让制度受“委屈”。一次,一名机关干部借阅文件时想让何云亮行个方便,但他坚持拿出审批登记表请他填写,这名干部最终不得不签下自己的名字。
舍小家顾大家。在“公”与“私”的问题上,何云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保密员应有的品德:胸怀组织,一心为公,强烈的使命意识和牺牲精神。
2000年5月7日,何云亮如往常一样加班忙碌,看上去情绪稳定的他,其实刚被告知妻子住院待产。本想陪在妻子身边,可是第二天省军区要来人武部检查保密工作。在这关键时刻,他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最终他选择坚守岗位。
今年8月,省军区组织一次为期两个月的保密员集训。何云亮正想抓住时机好好学习,却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但他最终以工作为重,毅然去参加集训。漫长的集训要结束时,他收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心如刀绞的他这时才登上回家的列车。处理完父亲后事,他告别极度悲伤的母亲,重返集训队,一心投入学习之中。
对于何云亮这种兢兢业业、大公无私的精神,同事都啧啧称赞,他却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