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边关,从花季到花甲的守望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王 兵 本报记者 赵 利 李帮宏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7-09-07 10:50

“我的根在中国,我的魂在那高高的瞭望塔!”

进入21世纪,黑河日渐繁华,女儿李迪也在黑河市成了家,离开了心爱的哨位。邵月华想,一个人站哨如果遇上紧急边情无法处理,必须再找一个人才行,怎么办?她想到了自己的老伴。起初,老伴李新河因家中的农活多坚决反对。邵月华软磨硬泡,做通了老伴的工作。为此,李新河不得不把家中的4垧地租给了别人,还忍痛割爱卖掉了家中多年饲养的奶牛。于是,人们看到,寒来暑往,一对老夫妻并肩站在哨位上,“夫妻哨”在当地传为佳话。

除了每天按时上下哨,夫妻俩还经常深入到捕鱼作业点,向群众宣传边境政策、法规。有人说:“月华啊,咱们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那么认真呢?”邵月华笑着说:“正因为是乡里乡亲的,我更不能看大家干违法的事。”她还特别注意教育自己亲属带头遵守边境政策,她和丈夫的侄子、外甥们家家都有船,但他们从未违反过边境政策。村上的人都说,月华是个模范哨兵,她的亲属也都是模范边民。

2004年夏天,远在上海的返城知青徐继武非常想念当年一起站哨的姐妹,打电话邀请邵月华到上海一聚。徐继武请她游览了东方明珠、海底观光、磁悬浮列车。可待了不到3天,邵月华就提出返回。徐大姐挽留:“这么大的上海,一个星期也逛不完,这么远来一次不容易,少说也要住半个月!”邵月华说:“当年的哨位我仍然在站,交给别人我真不放心。” 

邵月华的儿子李冰在日本一家企业工作,办了“绿卡”,住上了宽敞的房子。考虑到母亲多年在寒冷的哨位上执勤,老寒腿、关节炎、风湿病等病症越来越严重,想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可一直被她拒绝。2005年下半年,李冰以媳妇生小孩为由,为邵月华两口子办了护照,硬是把他们接走了。临行时,邵月华找到侄女李慧一家,嘱咐她一定要把这个哨站好。2006年3月,邵月华夫妻硬是从日本跑回了家,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哨所。她说:“吃的住的是儿子那里好,可我的根在中国,我的魂在那高高的瞭望塔!” 

如今,年过花甲的邵月华送走了15任连长,论年龄可以当战士的奶奶,可她现在每月拿的补贴还不如战士的津贴费高。当记者问她是否觉得吃亏时,邵月华抬起头,目光定格在高高耸立的哨塔上,缓缓地说:“如果是为了钱,我不会一站42年!” 

初春的余晖里,她,已经和哨所融为一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