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为什么“有血性”?

——美国人一直不解的“东方之谜”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乔良责任编辑:菅琳
2015-08-28 16:39

奇迹的背后是信念

理想、信念,这就是这支军队不同于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军队的奥秘所在,也是所谓“东方之谜”的全部奥秘所在。

当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衣衫褴褛地走上敌人的刑场时,连行刑的敌军士兵都为之动容。因为,他只要在一张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与这身装束永久地告别,跻身脑满肠肥者之列。但他骄傲地摇了摇头,毅然向刑场走去。只因为那张纸上写着两个字:投降。

一位在二战中与德国和日本两个法西斯国家军队都交过手的美国军官,曾写下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德作战,对日作战,已被德军和日军的顽强所震撼。但与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相比,那些法西斯的殉葬品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顽抗。中国的军人,面对美军炽烈的火网,就像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那大概不是因为命令和纪律,一定是信仰。

他说的没错,那就是信仰。从胡天桃,到无数个像胡天桃一样倒下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战士,用他们前赴后继的牺牲,向世人证明,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是被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聚合到一起的。

也许,当他们在雪山、在草地、在漫漫征途、在敌人的枪口前倒下时,并不懂得这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但他们从信仰它的那一刻起,就发誓奉守它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他们全部毫无愧色地兑现了自己的誓言。而这无数个誓言的兑现,构成了这支军队的一场场战斗和战役的胜利,这是信念的胜利、价值观的胜利,而这一切,最终也构成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价值观的较量

其实,不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大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胜利,归根结底都可称之为价值观的胜利。

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是新兴阶级摧毁欧洲皇权所代表的腐朽社会等级和秩序观的胜利;盟国二次大战的胜利,是正义力量对野蛮凶残地把自己的生存空间建立在奴役别国之上的法西斯理念的胜利;前苏联的解体,更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看作是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普世价值观的胜利。

这些胜利不论其性质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向世人昭示: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较量,不管其以何种方式表达,最终都是价值观的较量。武器、钢铁、GDP、国家实力,这些都是构成胜利的要素,但站在所有这些要素背后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她所秉持的价值观。换句话说,是国家、民族、政党和军队的理想和信念。理想破灭,信念垮塌,一切的一切,武器、钢铁、GDP、国家实力,都将随之崩解。

69年前,中国乾坤倒转。携抗战胜利的风光,其声望达到顶点的蒋委员长,却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输掉了800万军队,也输掉了自己的政权。被他蔑称为“共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三大战役,就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把这位委员长“扫”进了中国现代史的角落。从顶点跌进历史的深谷,其下坠速度之快,令世人瞠目。

在济南战役中亲眼看见国民党10万守军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顷刻间土崩瓦解的国军中将王耀武,发出了这样的叹息:“就是一群猪让共军来抓,也不至于消失得那么快!”因为此时的王耀武,并不懂得,这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较量,甚至也不仅仅是两个阶级的较量,而是两种信念的较量。

当一支军队的信念是“无产者失去的将是锁链,而得到的是整个世界”时,另一支为“四大家族”及大地主、大买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卖命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前者的对手!

退踞台湾后的蒋介石,痛定思痛。对为什么会失去江山,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最后,他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将领无能,派系倾轧,甚至统帅部有“共谍”“内奸”。他总结的原因教训多多……独独没有提到的是,他和他的党,他的军队,是在信念上、意志上、精神上输给了自己的对手。

而他的老对手毛泽东,则从1927年组建自己的军队时起,就懂得把理想和信念的“魂魄”注入军队躯体中去的重要性。为此,他从著名的“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支部建在连上”,一直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这支人民的军队,打造成一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铁军。

从一九二七到一九四九,28年间,他做到了这一点,结果,他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