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卢沟桥事变看似偶然,中日决战却是必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焰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8-31 10:13

全面抗战让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也促成了伟大的社会进步

★卢沟桥战事爆发引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也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地位

★一味以受害悲情乞求外国仁慈相救,只得到被嘲弄的结果。中国得到他国真正有力的支持,关键在于自己在抗战中显示出了抗击日本的力量

近代中国因为国力微弱,在国际上处于非常卑微和屈辱的地位。在一战中,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并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但自己的领土和权益却遭到了瓜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青岛和山东的特权,全部被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此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伸张主权的运动,抗日救亡的意识从此高涨。

史称“七七事变”的卢沟桥战事爆发引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也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地位。过去任列强欺凌的中国敢于抗击当时“世界六强”之一的日本,赢得了国际上广泛的同情、敬佩和支持,日本却因其野蛮侵略行为遭到绝大多数国家反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也由此奠定了重要基础。

庞大的中国在近代曾是列强共同争夺的半殖民地,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持势力平衡曾一致同意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日本自甲午战争结束时被俄国、法国、德国逼迫向中国“归还辽东”后,侵华长期采取了“入股”方式,如参加八国联军、出兵夺取青岛时同英军联合行动。1922年日本还接受《华盛顿条约》规定的各国不得单独控制和夺取中国领土的要求,被迫从山东撤军。1928年日本关东军中的狂徒河本大作曾以炸死张作霖制造事端,想一举夺取整个满洲。看到英美脸色不对,日本当局又没有批准关东军行动。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日本的侵华行动受西方列强制约,基本还是“蚕食”而不敢“鲸吞”。

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对华、对西方关系中都是一个转折点。日本看到西方因经济危机无力东顾,以突然袭击一举强占中国东北大地,并对国际联盟要其撤军的决议不再买账,接着又把侵略矛头伸向上海、华北。此时受到日本威胁的苏联积极促进中国团结抗战,美英等国也一改旧态表示赞成国民党同共产党合作抗日,过去在国际上受列强共同欺压的中国终于赢来了一个“得道多助”的有利契机。

然而,贫弱的中国要想抓住这个契机,得到他国真正有力的支持,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显示出抗击日本的力量。俗语称,“人必自侮而后他人侮之”,同样的道理是,“人能自强而后他人助之”。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南京政府的口号是“彼有强权,我有公理”,一味以受害悲情乞求外国仁慈相救,在崇尚强权蔑视软弱的国际社会中只得到被嘲弄的结果。当时驻国际联盟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后来曾悲痛地回忆说,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时,得到的最让他伤心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美英只发出希望日本撤兵的空洞言论,苏联同样只是增兵远东边境,都未采取实际援华的措施。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本想独吞中国的野心为美英所反对,苏联更是希望中国能牵制日本。中国一旦实施了坚决抵抗,8月间苏联便对华签约同意提供军事援助,苏军的空军也以“志愿航空队”名义来华参战。此时美国同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益激化,看到中国的抗战能拖住日本的战略价值后,也从1938年春起开始对华提供经济贷款。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实际上不得不在三个战略方向分散力量,一面以陆军半数以上的师团陷入中国关内战场,一面集中精锐师团在关东军内防范苏军,一面以海军主力准备对美国和英国作战。此时日本的盟友纳粹德国远在西欧,实际上不能对日提供直接援助,东洋狂人们在东方完全处于孤立无助状态。日军在关内战场久拖不下,同苏联又在张鼓峰、诺门罕发生局部战事,为准备同美军在太平洋作战又要投入近半数军费扩充海军舰队。当时人称日本因过大的野心与实力不符,等于“同时追三只兔子”,哪一只也追不到并徒费了体力,中国的持久抗战又正是使其多头兼顾不能集中力量的关节点。

由于中日双方国力相差悬殊,加之当年中国腐朽的统治者指导不力,尽管国内军民以劣势装备持续奋战,对日作战在长时间内仍处于相持状态。1945年8月,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背景下,中国迎来了对日抗战的胜利。历史证明,这一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基础,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革命力量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大发展,从而为随后夺取全国胜利准备了雄厚的力量。当欢庆日本投降的鞭炮声举国响起四年之后,一个灿烂的新中国便自豪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七七事变”为标志开始的全面抗战虽然让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随后却也促成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而那些想征服中国并进而征服世界的日本狂人则从此走向灭亡,历史的辩证法正是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