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揭日本所谓“无条件投降”的幕后真相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徐焰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8-31 09:41

“日本投降”概念被美国偷换成“日军投降”

8月15日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求,却未谈具体方式。4天后,日本大本营才要求海外部队“庄严地放下武器”。战后日本有一些看似可笑的用语,战败只称“终战”,投降被称为“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对美军占领军称为“进驻军”。这样说固然是为了保持面子,同时也隐含着内心不认输,更谈不上认罪。按日本官方当时及后来的宣传,天皇接受盟国条件是使国家免受破坏的“最大圣恩”,国民须万分感激才对,对发动战争的责任则避而不谈。

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场细心的记者发现,

由美方准备的文件中,并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只有日本武装力量缴械投降的规定。

军队投降与国家投降,这两者区别很大。按照“卡萨布兰卡讲话”和《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投降的内容除了军队解除武装,还有永久铲除军国主义,将战犯交付审判,消除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政治障碍,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的工业。若只讲军队投降,那么原有的军国主义政府和战争罪犯都可不追究,其可维持战争的工业基础也可不触动。

对美国的这一态度,盟国虽有不同意见,然而实力是最大的发言权。当时只是美军有能力占领日本,苏联海军在太平洋力量很小,英国无力顾及远东,中国则根本无海军,美国就此垄断了战后对日处置权。

1945年秋美国占领日本后,虽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结构进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造”,解散了日军,不过日本原有政府却继续保留。德国战后的领导人在东西两侧都由原来的反纳粹人士担任,日本战后几届首相,却是过去对战争有重大责任的高官,如上世纪50年代担任首相的岸信介还是甲级战犯。了解这一情况的人便会明白,为什么战后日本政府一贯不承认战争罪行,为什么要一再美化过去的侵略行为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