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艺创作也要端正导向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徐焰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5-03 11:54

4、迎合民粹主义倾向,是“神剧”泛滥的基础

一种思潮和创作方式既然能成泛滥之势,必然存在着与之相应的社会基础。前些年“抗战神剧”大批炮制出来并争得了一定的市场和收视率,正在于迎合了社会上的民粹主义倾向,而获得的市场利润恰恰又刺激了这类荒诞却能卖座的劣质品的畅销。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中民粹主义的滋长也是值得人们重视的一种倾向。

爱因斯坦曾说:“民族主义是一种幼稚病。它是人类的麻疹。”对现在国内众多思想还不成熟的年轻人而言,虚假的信息,包括军事上的谣言蛊惑和刺激性的“抗战神剧”,恰恰能刺激他们滋生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精神财富匮乏、社会浮躁情绪加剧的状况。

在中国国力快速上升的同时,当面对中国屈辱的历史时,一些人的不健康和压抑情绪便大肆反弹,就像鲁迅所说的“精神胜利法”,即人在长期自轻、自贱、自嘲、自甘屈辱后,又出现妄自尊大、自我麻醉的反弹表现。

这样一来便为荒诞不经、导向错误的影视作品提供了泛滥的空间。表面上打出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招牌,实则宣泄情绪、引发对立,这种披上了狭隘民族主义外衣的民粹主义更具迷惑性,更容易得到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认同。

我们必须意识到,看似神话实则扭曲中国人民抗战历史的影视剧,不仅起不了正能量的教育作用,而且会滋长不健康的心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正是新时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抗战神剧”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文艺界出现的不良倾向的反映。纠正此类现象不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严格选材和审查,而且需要全面端正文艺创作思想。

正如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要纠正文艺界的不良倾向,除了要在创作的选材和审核方面下功夫外,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端正影视作品创作的导向。“抗战神剧”怪象的出现,正可以作为一种反面教材,帮助人们进一步思考在文艺界如何肃清不正之风,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徐 焰

国防大学教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