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南海侵略者为何又阴魂附体?

来源:国防参考微信公众号作者:徐焰责任编辑:唐超山
2016-08-10 14:47

2016年7月,由美国充当推手,菲律宾出面,经日本一个铁杆右翼法官主导,在海牙那个无人认领的“山寨组织”即所谓“临时仲裁庭”上,演出了一场南海仲裁案闹剧。南海周边声索国的反应并没有西方那些对华寻衅者预想的那样强烈,世界上几十个国家还赞同中国的主张,反而是南海域外的日本显得格外亢奋。

若是追溯历史,可以看到昔日的日本正是侵略南海最为猖獗的国家,人们就此不能不联想到,其国内右翼当权者是不是又想继承其祖辈“南进”扩张的衣钵?

1、日本历史上长期觊觎南海岛屿并曾公开吞并

近年来,南海争端激化,有人认为美国是主谋,日本是帮凶,提出“国际仲裁”的菲律宾只是前台卒子。此话虽有一定道理,对日本作用的评价却不尽然,因为这个昔日有扩张传统的国家除了在“山姆大叔”名下为虎作伥,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长期声称自己的奋斗目标是“摆脱战后体制”,建立“强大的日本”,潜台词就是要恢复过去战败前的帝国声势。人们尤其应记住的是,日本在战败前是出兵侵占并公开宣布吞并南海全部岛屿的唯一国家。

若是追溯中日间的历史关系,可谓密切交往与深仇血战相互转换,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力量对比。日本民族的一个特点,是尊强傲弱,欺软怕硬,愿意向胜利者学习。公元7世纪,倭国刚兴起便同唐朝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交战,失败后,心悦诚服地开始了“唐化”过程,使用汉字、中式建筑、唐式服饰,等等。直至宋代,日本人对华都可谓“仰视”。

南宋灭亡后,日本人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认为东方文明正宗已在本国,并在打败蒙元军后滋长了傲气,不过因丰臣秀吉侵朝被明朝军队打退,因此对华还算“平视”。甲午战争中,日本轻易打败渡海攻日的清朝军队,自此对华进入高居于上的“俯视”心态,直至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力挫其崇拜的美国,才重新恢复了尊重。

日本对包括中国南海在内的海外扩张,从历史上看也有数百年渊源。长期生活于东北亚群岛却又总有外扩野心的东洋统治者,一旦具备实力就总是想向海外“开拓”。明朝时中国人便遇到倭寇百年侵掠,15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又提出了全面扩张计划,到德川幕府时形成了“海外雄飞论”这一主导上层思维的共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时的诏书,就公开宣布要“开拓万里波涛”,其中“北上”计划是进攻朝鲜和中国大陆,“南下”计划则是占领台湾、再下南洋。

通过甲午战争,1895年日本完成了侵台计划,从1906年起又开始实行所谓“水产南进”,派船进占东沙群岛主岛并掠夺那里丰富的磷矿资源,引发当时清政府的抗议和岛上渔民的反抗。

从同年起,日本渔船又窜到南沙群岛,掠夺中国的渔业资源,海军也前来“护航”。当时日本财力还很窘困,连妓女都被动员起来到南海周边港口卖淫,以此建立经济据点并“慰安”那里的本国水兵。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日本电影《望乡》,就反映出“南洋姐”是那时日本人广为熟悉、鄙视却又需要的一种为扩张服务的下流职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成了暴发户,在1917年以后由工矿企业派人窃据的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等多个岛屿,除采矿外还建设有事务所、栈桥、轨道等,直至12年后因经济危机爆发才暂时撤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于1938年10月派兵占领了太平岛等岛屿,翌年3月在登陆海南岛时又占领西沙群岛。

令人愤慨的是,日本在中国大陆侵占领土还是打着建立伪满、伪蒙和汪伪等傀儡政权的幌子,在南海方向却创造了战时唯一公开将中国领土并吞入本国的例子,即1939年3月正式宣布将南海诸岛称为所谓“新南群岛”,交由台湾总督府管辖。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新加坡并将其称为“昭南市”(即“昭和南进”之意),南海中的较大岛屿又成为执行中转任务的海空基地,直至1945年战败,那里的侵略军才撤走。

在二战中显示了最强实力的国家是美国,它又凭借超强实力单独实施了对日占领。多数日本人出于尊强凌弱的传统心态,在战后最佩服美国,他们不谈原子弹的怨恨却还感谢美军占领后的经济帮助。至于对其侵略最久的中国,日本许多人在战败后并不服气,主要是因为抗战结束时,中国战场上日强中弱的形势并未改变,大陆主要城市和台湾、南海等岛屿仍在日本的占领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背景下取得的。

战后日本当局乃至主流观念只承认败于美国,不承认输给中国,甚至不承认和不肯使用“侵略”一词。直至1995年,思想相对进步却只短期担任过首相的村山富市才首次公开承认对中国有过“侵略”,随后其日益右倾化的政府又不愿认可“村山讲话”精神,这也决定了日本当局不可能清算本国在南海的侵占罪行,反而还想在那里重新兴风作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