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我国安然度过“卫星雨” 带你了解神秘的天涯“牧星人”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05-27 04:43

资料图: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先进的测控车群。秦宪安摄

创新:瞄准世界一流屡创奇迹

2006年10月,我国一颗在轨卫星突然发生严重故障,卫星姿态失控。

险情分外严峻,过去驾轻就熟的抢救方案已不起作用。中心组织30余名专家集智攻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定姿办法,利用断断续续获得的零星数据,确定了失控卫星的姿态。

接下来,专家们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预测方案,终于准确测出:12月8日是最佳的抢救时机。然而,每次可供利用的控制窗口只有短短的10秒。按传统方式实施抢救,发送指令和数据的时间至少需要30秒。

又是几个不眠之夜。最终,他们将遥控发令时间成功缩短到了8秒以内。

一条条指令飞上太空,失控69天的卫星终于起死回生。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不久,又有一颗刚发射入轨的卫星出现故障。他们创新解决了卫星姿态预报、窄波束天线条件下的测控实施、小推力轨道机动三大技术难题,终于使卫星成功定点。

采访中,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这两次卫星抢救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最后采用的抢救方案,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40年来,该中心始终瞄准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测控中心的目标,扬起了自主创新的强劲风帆。

———在国内首创设计了以航天器控制语言为核心的中心遥控模式,实现了卫星控制由遥控指令链模式到遥控作业工作模式的跨越。

———建成国内第一个测控网多任务管理中心,测控设备切换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5分钟,测控网使用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

———创新研制了6大类数百万行测控软件,具备同时支持3个发射场的早期测控任务的能力,满足50颗在轨卫星的长期管理需求。

———自主研发了精密定轨系统,融合国际先进的大气密度模型,能应用各类测量数据,将定轨精度提高到米级。

———将转移轨道段姿态确定的时间由1小时缩短到30分钟,将同步轨道段定姿精度提高到0.03度以内,使卫星定姿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