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创优:永不自满的品格薪火相传
如果要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40年发展历程谱写成一首精彩的乐章,那么每一位测控英雄就是其中跳动的音符。
中科院院士、中心原总工程师李济生,主攻精密定轨技术。经过30多年不懈求索,他测定的轨道精度从几公里级、千米级,到百米级、十米级、米级。但是,他永不自满。
数学专家巫致中,用计算机语言编制“信息流程”。从第一颗卫星到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每一个“信息流程”的编制,都是一次漂亮的突破。但是,他永不自满。
高级工程师祁思禹,接受返回式卫星测控和回收方案的编程任务后,带领技术人员一干就是5年,手工编制和修改了近4万条指令程序,黑发熬成了白发。但是,他永不自满……
老一代航天测控功臣精益求精,形成了永不放弃、永不自满的优良传统,激励新一代航天测控英才在岗位上继续精钻苦研。
中心技术部副总工程师余培军,至今已参加了30多次卫星和飞船的测控任务,取得了10多项高等级科研成果。今年2月,他通过对卫星信号消失前的散乱数据分析,准确判断出一颗失控卫星发生故障时的运行姿态,为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
软件室高级工程师李恒年,对“神舟”飞船测量数据进行了复杂的分析建模,创造性地提出了返回舱气象风修正落点预报方法,成功地将返回舱的预报落点精度由10公里提高到1公里以内。
祖国至上,永不自满。一代代航天测控工作者,用神奇的双手为“中国星”导航引路,托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腾飞!
(孙海霞 唐振宇 本报记者 赵波)
《解放军报》2007年08月07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