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央档案馆:“红色档案”提供历史镜鉴
资料照片:5月31日上午,百余名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国家档案馆中央档案局,参观这里展示的档案资料。图为一名《金融时报》驻华记者正在参观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资料。中新社发 侯宇 摄
揭秘中央档案馆:“红色档案”提供历史镜鉴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所形成的重要革命历史档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国家机关形成的重要档案,被称之为“红色档案”。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利用部主任王绍忠向本刊记者介绍,这些档案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在提供利用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要求。为此,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实际情况,从档案利用手续、审核、报批、利用方式等各方面,对中央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多年来,中央档案馆就是在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的前提下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既保证了中央档案在提供利用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又发挥了档案的作用。
中央档案馆被称为中央文库 工作人员要当司马迁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重视档案的保管和收集,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央领导人都对档案工作倾注心血,给予关心和支持。
“正是在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几代档案人的拼搏奉献,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并且不断自我完善,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强调道。
中央档案馆档案管理有章可循 保管力求安全
在公众视线中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履行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中央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构。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中央档案馆采访参观,不仅聆听观看了不同历史时期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录音录像资料,还近距离接触了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原件。
档案工作核心使命是公共服务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从世界范围看,档案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日益密切。档案被视为政府问责制的基础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凭证,是建构、了解、恢复及表达社会记忆的主要元素。
美国国家档案馆2006~2016年战略计划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天国家档案馆都在触及全国各地的美国人的生活。他们当中,有进入首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圆形展览大厅参观《独立宣言》《宪法》以及《权利法案》的民众;有在各地区分馆查找家族史线索的家谱学者和爱好者;有寻求机关档案管理帮助的政府官员;有利用国家档案馆网络服务系统索取服役记录复制件的退伍军人;也有查找文件证据的调查人员、律师;还有挖掘政府信息的记者、作家及影视工作者;借助档案资料学习历史和撰写论文的学生也有不少。我们的客户不受年龄、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的限制,我们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或每一个对政府档案感兴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