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重要演讲

来源:新华社作者:赵卓昀 刘健 徐海静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1-18 16:40

中国对亚太:促合作 共发展

习主席在演讲中还指出,中国坚持促进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

专家认为,中国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其亚太政策上,就是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贾秀东指出,亚太地区近年来总体和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地区和平稳定的复杂因素。

亚太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没有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就得不到保障。这一重要认识已清楚地体现在中国的一系列切实行动中。

“中国对亚太地区的发展和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贡献理念、方案,也贡献了资源,包括着力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设立丝路基金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亚太地区合作,推动各国合作共赢,”贾秀东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谈到国际上关注的海洋问题时,习主席指出,海上通道是中国对外贸易和进口能源的主要途径,保障海上航行自由安全对中方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愿同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构建和平安宁、合作共赢的海洋秩序。

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明明认为,这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增信释疑的表述。“习主席讲话传递的信息是,和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繁荣和安全与海上通道、航行自由是分不开的。所以不要给中国扣上‘破坏海上安全’、‘破坏航行自由’的帽子。”

中国对澳方:重互信 谋共赢

在演讲中,习主席说:“我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决定把中澳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两项重要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推动中澳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专家认为,中澳双边关系水平的提升和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标志着两国关系攀上了新高度。

对于长期关注中澳关系发展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震宇来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是个“意外的惊喜”。

2006年,中澳领导人就发展两国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去年,两国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习主席此次访问,双方又把战略伙伴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短短几年,中澳关系不断提升。“这说明双方都很重视双边关系,同时也是对双边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定位和展望,”王震宇说。

陈明明认为,实质性结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中澳两国都是亚太地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经济总量都比较大,两国自贸协定达成后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著名战略学家休·怀特应邀在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演讲。他说:“习主席为澳大利亚勾画了一个关于中澳关系的积极未来。他预言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更深的政治和战略联系。”

为推动中澳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习主席在演讲中提出四点倡议,即增进彼此理解,做相互信任的真诚伙伴;深化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紧密搭档;密切人文交流,做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加强战略沟通,做同舟共济的和睦邻居。

这些倡议在王震宇看来是对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的一个很好概括。“什么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在政治上要比现在的互信更进一步,经济上要进一步发挥互补的潜力,扩大互利共赢,然后在其他方面加强交流和沟通。”

澳联邦众议员亚历山大认为,习主席的演讲非常全面,具有战略高度,既谈了澳中关系良好的发展现状,也没有回避双方存在分歧的事实,但指出澳中可以妥善处理这些分歧。

对于习主席提到的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等倡议,亚历山大颇为认同。他举例说,发展高铁可以让澳大利亚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加强互联互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近年来高铁建设快速推进,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这个领域澳中两国合作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