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如何突破安全困境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孟祥青
中国崛起正处在最为关键时期,机遇比预想的要大

当今世界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总体对我国崛起有利。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亚太地区不仅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火车头,也成为世界政治、外交和安全的重心,主要大国都把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或倾斜,这大大提升了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也为我国拓展外交影响和参与双边或多边安全合作提供了机遇。
另外,全球金融危机、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伊拉克和叙利亚内战、南亚恐怖主义威胁加重等重大国际事件均表明,二战后西方国家主导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政治外交体系、安全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新需要,“ 全球治理” 紧迫地提上了世界各国的战略日程。G20、“金砖国家首脑峰会”等发展中国家参与或主导的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总体来看,国际形势出现的大变局对中国和平崛起是有利的。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社会积极主动作为,在倡导“中国理念”、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提供“公共产品” 等方面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周边关系上,由过去的“三邻”政策向“亲、诚、惠、荣”的方向发展,在新安全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义利观”和“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已经正式启动,涉及至少40 多个国家,这一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布局,也是外交布局,不仅是周边布局,也是全球布局,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当年“三个世界”的划分。这一构想为中国这条巨龙插上了两只翅膀,建设好了,巨龙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了总体和平、合作、共赢而不是战争、对抗、孤立的国际大环境,中国面临的机遇比预想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