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一刻也离不开登高望远的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大发展,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光明的复兴前景。
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
继往开来的战略指引
善于根据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运用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四个全面”,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把握执政规律,在顺应形势任务变化中创新执政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卓越智慧,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方略。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2014年12月习主席鲜明提出“四个全面”,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方略日臻完善、成熟。“四个全面”,对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作出新概括,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作出新回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作出新揭示,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总方略总抓手总遵循。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立足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面临时代课题的历史。90多年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跃升。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实施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中国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党还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这些问题和挑战如不能很好解决,将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习主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坚定中国自信、总结中国经验,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运筹。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伟大的民族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终点上;越是接近理想目标,道路越是艰难,越容易半途而废。“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保证和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只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夯实根基。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为党和国家注入强大活力、增添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